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無可替代的作用

時間:2020-06-28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隨著智能時代的來臨,科技正在改變著人們的認知,智能科技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來到人們生活中。特別是本次疫情期間,云購物、云簽約、云納稅、云看病、云課堂成為疫情中百姓工作生活的日常,“宅消費”“宅辦公”“宅經濟”幫助人們克服了疫情條件下的社交限制。

  6月23日-24日,以“智能新時代:創新、賦能、生態”為主題的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在天津舉行。大會期間,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發展(2020)》和《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區域競爭力評價指數(2020)》兩份最新研究報告。據報告顯示,中國人工智能科技產業正在從“極化”走向“擴散”發展階段。其中,智能經濟創新區是推動人工智能科技產業從“極化”走向“擴散”的空間載體。

  這也是大會首次“搬上云端”。會上,業界大咖從“面對面”暢談,改為“屏對屏”相聚,圍繞“智能新時代:創新、賦能、生態”主題,共話人工智能如何在危機中育新機,共繪“后疫情時代”智能科技產業的發展新圖景。

  “每個產業或多或少開啟了數字化進程”

  騰訊集團首席運營官任宇昕認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應用,讓中國經濟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變得更有韌性。大家通過在線物流、在線醫療、在線教育實現了“隔而不離”,精準有序的復工復產。

  “經過這次疫情,中國或許已經不再有純粹的傳統產業,每個產業或多或少都開啟了數字化進程。未來的關鍵在于,利用數字化科技把數據這個新興生產要素投入到傳統產業的全鏈條改造中。”任宇昕說。

  任宇昕介紹,在武漢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騰訊提供的人工智能輔診方案,在患者CT檢查后最快一分鐘內就可以為醫生提供輔助診斷的參考,幫助醫生節省了大量的寶貴時間;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借助5G技術,把雷神山的醫療影像數據快速傳回醫院本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高看片效率。

  他表示:“醫療健康產業的‘新基建’正在加快發展步伐,數字化升級正在全流程延伸。”

  “疫情將倒逼中國產業升級”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說:“今年的世界智能大會首次‘云’辦會,也算是一種智能加持的創新體驗。但被疫情改變的東西遠遠不止辦會形式,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發生著顯著變化。”

  他認為,這場突發的疫情,對全球經濟、全球供應鏈、全球產業鏈同樣產生了非常復雜的影響。

  “中國需要加快轉變增長方式,努力提升產業的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后疫情時代’實現中國的高質量發展。”他說。

  楊元慶說:“未來,‘端-邊-云-網-智’為基礎的智能化轉型架構,將賦能各行各業的變革,使得企業的決策結果更加精準,業務的流程更加高效,從而促進創新的增長。”

  同時,他認為,智能化升級以后的制造產業將釋放出更大規模、更高質量的效率紅利,從而讓中國制造擁有新的優勢。

  “智能制造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能夠實現從大規模的批量生產,到小規模個性化定制的轉變,如何在更好地滿足大眾需求的同時,保持生產的效率,這是智能制造的精髓之所在。”楊元慶說。

  “中國人工智能迎來黃金十年”

  在今年的世界智能大會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展望了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未來十年。

  “疫情是一次‘試金石’。人工智能在‘戰疫’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再一次驗證人工智能剛需的應用落地。”劉慶峰說。

  在主題峰會上,劉慶峰詳細介紹了疫情期間,人工智能賦能教育、醫療、防控等領域取得的成果。

  據統計,科大訊飛智慧教育累計服務學生作業和上課20億次;人工智能電話機器人幫助進行了5900多萬人次的家庭排查,在電話隨訪和慢性管理中將發揮更大效果;訊飛翻譯機在天津、北京、上海、廣東多地海關和隔離點應用,幫助醫患溝通。

  “我們判斷,未來十年,人工智能發展將出現四大趨勢:首先,認知智能技術持續突破,行業應用不斷落地。第二,萬物互聯時代到來,萬物可交互可對話成為現實。第三,情感計算迎來新需求,人機共存時代的情感訴求愈發迫切。第四,腦機接口進展加速,人機共生存時代未來可期。”劉慶峰說。

  隨著智能時代的來臨,科技正在改變著人們的認知,智能科技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來到人們生活中。特別是本次疫情期間,云購物、云簽約、云納稅、云看病、云課堂成為疫情中百姓工作生活的日常,“宅消費”“宅辦公”“宅經濟”幫助人們克服了疫情條件下的社交限制。大到智慧城市方案,小到智能手機芯片,涵蓋智能醫療、智能出行、智慧家居等各個領域,仿生機器人、網聯汽車、3D打印、無人駕駛、網上音樂會、人臉識別、無現金支付等方方面面,社會生活的全部領域都能找到最新的智能技術和產品。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