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華為傳來好消息!“中國芯”國產化正迎來關鍵時刻

時間:2020-06-18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芯片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石。大到登月探險的航天航空,小到購物通訊的手機,這塊小小的芯片甚至干系到一個國家的國防安全,國產化如果不能穩步推薦,無數中國企業將繼續被人扼住命運的咽喉。

  6月15日,中國芯片迎來雙喜臨門。第一,經歷450天攻堅,華米科技發布了“黃山2號”可穿戴芯片;第二,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披露,已研制出CMOS毫米波全集成4通道相控陣芯片,將商用與我國的5G產品。

人工智能.jpg

  盡管這幾年美國一直打壓中國芯片產業,但是我們依然推出不少重磅“中國芯”,如全球首款5G芯片“巴龍G01”、阿里的“含光800”等等。

  所以,不必感嘆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更不必唱衰,每一個人都應該看到:“中國芯”國產化正迎來關鍵時刻。

  “中國芯”雄起,華為實現“0突破”

  “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5月17日凌晨,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發布了一則內部信,信中將當時情形稱為華為的“至暗時刻”。好在,華為很早以前就有預防機制。

  芯片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石。大到登月探險的航天航空,小到購物通訊的手機,這塊小小的芯片甚至干系到一個國家的國防安全,國產化如果不能穩步推薦,無數中國企業將繼續被人扼住命運的咽喉。

  芯片的國產替代,早就成了中國的必答題。而且,我們還完成得十分出色。

  2018年7月,麒麟710A首次搭載在華為Nova3i手機上,由臺積電代工。此舉無疑是直指高通驍龍820A芯片。就在2020年5月,華為這塊芯片由中芯國際代工并實現量產,搭載在榮耀play4T上市。這一舉動宣告,我們擁有對抗高通的純正國產芯片,業內人士評價“從0到1的突破”。

  再結合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2019年的表態,他說:在智能手機處理器上,上半年華為自家芯片占比是45%,下半年預計提升60%。現在看,已經超額完成任務。另外,余承東也曾表示:Mate30系列國產化元器件大幅增加,是為了培養國內產業鏈。

  最讓人感慨的是,在這條賽道上,雖然我們出發比較慢,但是隨著像華為這樣的本土公司不惜血本,投入最頂尖的科研人員日夜兼程追趕,硬是將中國和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

  早前,工信部表示:“2019年,在全球半導體市場整體下降12個百分點的情況下,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超過75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80%。”

物聯網.jpg

  這一串簡單的數字,是這場“中國芯”替代最漂亮的注腳。同時,“中國芯”公司也將是我們國家最珍貴的“核心資產”。

  在抗擊疫情和貿易摩擦的雙重背景下對芯片全產業鏈的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造成了嚴重沖擊。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役中,芯片產業成為一支重要力量,為疫情監測防護、檢測檢驗和治療救治等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撐,如提供應用于紅外體溫檢測儀、紅外成像監控和測溫儀等設備的紅外溫度傳感器芯片,以及縮短病毒樣本檢測時間的生物芯片。又如火神山、雷神山的“云監工”、智慧醫療平臺等各種信息化手段和技術也離不開通訊芯片的保障。

  在抗擊疫情和貿易摩擦的雙重背景下,我國芯片產業的發展需特別關注。芯片全產業鏈一般分為三個環節,處于不同環節的企業,從短期來看所受到的影響不同,因此其應對策略也不盡相同。

  相比去年,2020年度第一季需求不會明顯增加。若疫情在第一季度被控制住,第一季度潛在需求將體現在第二季度,因此第二季度需求將有大幅提升,而第三、四季度需求均有明顯增加。國內外5G推廣與東京奧運等也為我國芯片產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需求支撐。預計我國芯片產業在2020年度仍能保持兩位數增長。建議相關芯片企業加大對在抗擊疫情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各類芯片的宣傳,開拓國外市場,打造中國芯片的知名度和國際影響。芯片產業龍頭企業應發揮更大作用,進一步帶動供應鏈本土化,充分利用內需拉動產業增長。另外,不僅國內半導體行業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通訊設備、計算機及網絡設備等整機行業受到此次疫情的影響,國外眾多相關企業也將受到程度不同的波及,建議加強與外方企業的信息交流,密切合作關系,共同促進芯片產業回歸正常狀態。

  “中國芯”的未來發展

  從長期來看,我國芯片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中國芯”公司的股票是我們最值得持有的“核心資產”。特別是此次疫情讓政府和民眾看到科技的強大力量和高新技術應用的廣泛前景,為芯片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廣大的市場空間。由于芯片產業在我國的戰略性地位,未來將持續受益于巨大的剛性需求,5G規模商用、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人工智能、物聯網、云服務等新興產業也將成為我國芯片產業發展的強大驅動力。雖然我國芯片產業面臨著疫情帶來的較大短期沖擊和國際上復雜多變的競爭環境,但依托巨大強勁的需求、不斷增長的市場、政府與社會的支持,我國芯片產業發展前景一定光明燦爛。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