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政策加持,國產工業機械臂有望突破現有局勢

時間:2020-06-17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機械臂在工業領域早已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從低端制造到高端打磨,隨處可見它的身影。而隨著技術發展,工業機械臂在未來隨工業智能化而變得更精細、安全、便于集成。

  隨著科技發展,機器人代替人工已經逐漸成為一種趨勢。新基建的提出和2020年疫情的爆發,加速了機器代替人工的速度。

  商場、餐廳、酒店、銀行等公共場所,我們已能看到各類形態迥異的服務機器人,面對復雜的人群,擁有定位導航技術的服務機器人已能做到自主行走。在這些場合機械臂的應用看起來還有些“噱頭”的嫌疑,但實際上,機械臂在工業領域早已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從低端制造到高端打磨,隨處可見它的身影。而隨著技術發展,工業機械臂在未來隨工業智能化而變得更精細、安全、便于集成。工業機械臂.jpg

  特斯拉雄心勃勃的上海超級工廠中就使用了機械臂完成制造整車的多道工序。僅在最后的車身零部件的裝配和試車階段,才使用人類員工進行裝配和調試的輔助性工作;眾多前沿科技云集的NASA也使用機械臂來制造世界最先進的航天器。

  機器人中的工業機械臂?

  工業機械臂是擬人手臂、手腕和手功能的機械電子裝置,是工業機器人領域中使用最廣的一種機械裝置,它可把任一物件或工具按空間位姿(位置和姿態)的時變要求進行移動,從而完成某一工業生產的作業要求。

  工業機械臂根據主要用途的不同,可以分為焊接機械臂、噴涂機械臂、搬運機械臂、上下料機械臂等。常見應用如:夾持焊鉗或焊槍進行點焊或弧焊;搬運壓鑄或沖壓成型的零件或構件;進行激光切割;噴涂;裝配機械零部件等等。

  工業機器人行業的趨勢

  在自動化的大趨勢下,各個領域的制造商們都正在大量使用工業機械臂來替代人類員工。這不僅可以更有利于品控,也將極大減少工廠工人暴露于有害環境中的風險。

  由于工業機械臂隸屬于工業機器人,因此我們也可以用工業機器人的數據來一窺工業機械臂的發展趨勢。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發布的《全球機器人2019——工業機器人》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出貨量42.2萬臺,比上年增長6%;年銷售額達到165億美元,創下新紀錄。

  根據IFR統計,2018年中國、日本、韓國、美國和德國五大工業機器人市場占到全球安裝量的74%。其中,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累計銷售工業機器人15.6萬臺,同比下降1.73%,占全球的比重達到36%,但年銷量連續第六年位居世界首位。

  據TechSciResearch分析,由于自動化需求不斷增長,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人口紅利的消失,機械臂可以高效率地完成重復性和繁重的任務。預計全球機械臂市場的復合年增長率將超過13.8%,從2018年的179億美元增長到2024年的392億美元。

  中國工業機器人廠家:鋒芒初露

  目前,國內工業機械臂行業客戶主要是汽車產業和3C產業,其他行業還有金屬加工及塑料加工等行業。

  據智研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工業機械臂市場規模為149.19億元。其中國產品牌市場規模從2014年的6.51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22.83億元;國外品牌市場規模從2014年的72.45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126.36億元。

  2014年我國工業機械臂銷量為3.60萬臺,其中國產品牌銷量為0.36萬臺,國產品牌占比為10.00%;到2018年我國工業機械臂銷量增長至9.72萬臺,其中國產品牌銷量增長至1.88萬臺,國產品牌占比增長至19.34%。

  國內工業機器人現狀

  盡管迎來了多年增長,但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仍以外國品牌為主。以中國汽車制造市場為例,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ABB、庫卡、發那科、安川這四家的工業機器人合計占據市場份額超過80%,此外,意大利的柯馬、日本的那智不二越、川崎重工以及韓國的現代重工也有一定市場。

  而市場表現較好的國內廠商有埃夫特、埃斯頓、眾為興、廣州啟帆、新松和新時達,相較其他本土廠商,這些廠商起步較早,目前都已具備一定規模和技術實力。

  與外國品牌相比,中國工業機器人廠商的劣勢在于,廠商主要扎堆于中低端領域,缺乏核心技術。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九成企業規模在1億臺以下,但主要集中在三軸、四軸的中低端機器人,高端機器人主要依賴進口。

  根據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CRIA)的統計,2018年,在中國工業機器人應用工藝中,搬運和上下料占據了44.4%的比重。

  但這一情況正在改變,隨著國家政策越發重視工業機器人發展,外國品牌的“老大”地位有望被動搖。

  政策加持,國產工業機器人有望通過技逐步擴大市場份額

  2016年12月,工信部、發改委、認證委發布的《關于促進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通知》指出,開拓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推進服務機器人試點示范。

  2017年8月,科技部發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2017年度項目專項申報指南》,圍繞智能機器人基礎前沿技術、新一代機器人、關鍵共性技術、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6個方向,啟動42個項目,經費約6億元。

  2018年4月,《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出,推進機器人產業邁向中高端發展,五年內形成我國自己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

  2020年2月24日,工信部印發的《關于有序推動工業通信業企業復工復產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要重點支持5G、工業互聯網、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智能制造、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