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敏瑤】中美貿易摩擦與“中興華為”事件,以及一季度新冠肺炎的爆發,都在一定程度上對PCB行業的企業造成了影響。對于國外市場占比55%的深圳市星河電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河電路”)來說,亦是如此。
2020高工機器人巡回PCB行業專場已于5月19日正式啟動,5月21日,高工機器人巡回調研團隊走進星河電路,與企業相關負責人就企業的市場規劃、產品開發以及行業發展趨勢等話題進行了探討交流。本次活動得到了埃斯頓、艾利特、井松自動化的大力支持。
據星河集團資材總監&研發總監溫滄介紹,星河成立于2005年,投入資本6.6億,有廣東深圳、福建龍巖、湖北黃石三大生產基地。
深圳廠房主要是研發樣品和前期對接,產品為2-12層PCB板的中小批量生產,產能為3萬平米/月;
福建基地主要服務于國內市場,為2-8層產品的中大批量生產,產能7.5萬平米/月,終端為汽車電子、通訊、家電;
黃石基地投資5億人民幣,一期工廠已于2014年投產,產能4萬平方米/月,目前產能還未滿產,計劃總產能12萬平方米/月,主要瞄準國外市場,為4-18層產品的大批量生產基地,終端為汽車電子、通訊工控、物聯網。
溫滄進一步介紹,在汽車電子領域,星河集團已積累了現代、寶馬、大眾、比亞迪等客戶,工控領域的客戶包括創維、今創集團、霍尼韋爾等,家電客戶包括格力、海信等,物聯網主要做5G前瞻研發,同時涉及一定的軍工業務。
從產品銷售區域及占比來看,國內45%,日韓15%,歐洲20%,美洲15%,東南亞5%。
近年來,星河集團的業績保持每年30%的增長速度,2017年營收5.51億,2018年營收6.35億元,2019年營收6.8億元。如今,員工人數達到1500人,其中制造人員800人,從一定程度上來看,星河集團仍屬于人員密集型工廠。
溫滄表示,在PCB的工序中,設備前端和末端的收板、放板,機加工設備與檢測設備對“pass” 和“nopass”產品的分流存在“單工位”替代的機會,但對機器人的速度和穩定性要求較高。
除了機械手外,AGV在“線路板半成品板的搬運”,“質檢過程中產品分流的搬運”,“將板料投到線上物流”等環節存在用武之地。
目前,深圳生產基地未實現自動化;福建基地的自動化生產主要引入了收放板機,在部分工序銜接、在線檢測與板料篩選分類環節,開始采用機器人,同時采用ERP、MES將設計工程資料、線上控制、出貨數據等整廠數據串聯;黃石基地目前采用了三軸機器人實現自動收放板,黃石二期廠房正在籌備全廠連線模式,待黃石項目完工,將會用到300臺以上機器人。
針對星河集團未使用智能倉儲的原因,溫滄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1、備料周期短,且廠房場地受限;2、PCB廠家的成本不可控,都希望資本快速流。
對于自動化設備的投入,溫滄坦言,首先考慮投資回報周期,可接受小設備為10-12個月的投資回報周期,大設備則為2年以內;然后考慮設備性能,最后才是設備價格。
溫滄認為,5G的發展將帶動PCB行業的發展,唯有迎上5G浪潮的廠商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目前,星河集團也在5G領域有所布局,主要生產以基站和交換機產品的板為主,并涉足天線信號接收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