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敏瑤】PCB 即印刷電路板,被稱為“電子產品之母”,所有電子設備或產品均需配備 PCB 板,使得其下游需求持續而穩定,其產業的發展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速度與技術水平。
受益于全球PCB產能向中國轉移以及下游蓬勃發展的電子終端產品制造的影響,中國PCB行業整體呈現較快的發展趨勢,2006年中國PCB產值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PCB制造基地。
受通訊電子、計算機、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工業控制、醫療器械、國防及航空航天等下游領域強勁需求增長的刺激,近年來我國PCB行業增速明顯高于全球PCB行業增速。
在此背景下,5月19日,2020高工機器人巡回PCB行業專場正式啟動,第二站走訪了全球PCB制造百強企業——廣東興達鴻業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達鴻業”),與企業相關負責人就企業的市場規劃、產品開發以及行業發展趨勢等話題進行了探討交流。本次活動得到了埃斯頓、艾利特、井松自動化的大力支持。
興達鴻業成立于1997年,隸屬于康佳集團。員工人數1000人,月產能10萬平米。客戶包括華為、中興、H3C、霍尼韋爾、海信、通宇、烽火、中興、格力、海康等。
5G的到來,被譽為真正意義上萬物互聯的開始,通信用PCB隨之也將迎來大好時光。興達鴻業研發總監崔正丹表示,目前興達鴻業正迎上5G商用風潮,大力開發服務器、路由器、交換機以及存儲類產品的PCB,切入8-16層區間,提高信號傳輸效率。
在崔正丹看來,PCB行業產品種類多、尺寸多,小批量,工藝復雜,且定制化需求多,因此實現自動化較難。因此,舊廠自動化改造難上加難,新工廠如果要“上自動化”,則需要提前一次性規劃到位,也正因為此,自動化設備一次性投入太大,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說存在較大風險。
他進一步介紹,興達鴻業多層PCB擁有20道工序,包括開料、內層及其AOI、壓合、鉆孔、沉銅、板電、外層AOI、阻焊、文字、成型、表面工藝、FQA檢查等。
在這些工藝中,電鍍、沉銅、壓合等工藝進行單工位 “機器代人”的可能性較大。以一名工人5000元月薪,兩班倒工作來測算,一年大概需要12萬成本,基于此,對于機器人工作站等自動化設備可接受的價格區間在30-40萬/臺(套),投資回報周期在3年以內。
此外,目前興達鴻業工廠中的板材運輸仍采用板推車,此前曾引入磁導航AGV,但是由于場地有限、廠內有人員走動、需要配合更改很多料框等因素,導致效果和效率不盡人意,已鋪設的磁條也就荒廢了。針對此,企業后續會考慮引入無軌導航AGV。
高工機器人獲悉,興達鴻業未來計劃在四川遂寧建立新工廠,也將加快工廠的自動化與智能化的規劃與布局。
未來,隨著5G、汽車、智能家居、工業類和醫療等技術的發展,都將帶動PCB行業發展。對于線路板要求越來越高,PCB產品逐步向高密度、小孔徑、大容量、輕薄化的方向發展,“智能化與數字化”將成為企業競爭制勝的法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