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眾上市企業陸陸續續公布2020年一季度財報,大家終于可以直觀的感受到疫情這只“黑天鵝”對企業的影響。為此,高工移動機器人整理出5家倉儲物流行業上市公司的一季度財報,看看到底影響幾何。
諾力股份
從一季度報數據來看,諾力股份好像并未直接受到疫情的沖擊,一季度諾力股份營收10.4億,同比增長70.6%;實現凈利潤6463萬,同比增長11.71%。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為20.3%,同比降低2.6個百分點,凈利率為6.2%,同比降低3.3個百分點。
其子公司中鼎集成在動力電池領域優勢相對突出,自主研發的“動力鋰離子電池生產智能化物流成套系統”,在鋰離子電池生產物流裝備技術及生產管控集成技術領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中鼎集成在手訂單充足,且持續增長,諾力股份智能物流系統業務有望保持快速增長。
截至2020年3月31日,中鼎集成在手訂單為21.26億元;2020年第一季度,中鼎集成新增在手訂單為1.81億元,包含其向寧德時代提供自動化成測試物流系統的1.13億元的日常經營性合同。
音飛儲存
音飛儲存2020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凈利潤1657萬元,相比去年同期上漲17.19%。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公司及大部分客戶復工延遲,安裝人員不能按時進入項目場地,導致項目實施及交付延遲,影響公司第一季度的工程驗收,從而導致收入確認延后,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902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35.4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 913.85 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29.21%。
雖有疫情,但報告期內 2020年1~3 月,公司新簽訂單2.7億元,相比去年同期上漲76%,訂單業績穩健增長。疫情之后,公司的業績可能會迎來穩步復蘇。
東杰智能
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7.05%,凈利潤1248萬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21.64%。整體來講,東杰智能一季度無論是從營收還是凈利潤都處于增長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東杰智能的海外市場表現不錯。東杰智能在2019年重點開拓了包括德國Daimler、口子酒業、馬來西亞F&N等具有訂單規模大、訂單持續性高、行業影響力大的“一線”戰略客戶。
今年三月份,東杰智能還在馬來西亞和泰國分別設立了子公司和孫公司,并獲得馬來西亞F&N公司1630萬美元配送中心自動化智能倉儲配送系統訂單,為開拓東南亞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豐智能
報告期內,三豐智能實現營業收入2.4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6.59%;凈利潤442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92.33%。公司表示報告期內主要受疫情影響,導致項目驗收、收入確認延期,影響了當期的利潤。
由于汽車行業在三豐智能的倉儲業務中占比較多,而未來一段時間,由于疫情帶來的購車需求下降、企業生產進度受阻、產品出口困難增加等負面影響,短期內對車市產生較大的沖擊。而且由于疫情加劇向全球蔓延擴散,未來汽車行業的增長與發展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此外,三豐智能具備針對半導體行業的潔凈室搬運系統(AMHS)系統成熟技術,滿足半導體的細微化及液晶顯示器的精細化加工要求,可為生產的物流合理化提供各種系統解決方案。三豐智能希望抓住我國半導體市場快速發展機遇,實現半導體AMHS系統高端技術裝備國內市場零突破。
另外,截止一季度結束,公司應收賬款凈額接近6億元,盡管公司客戶主要為知名整車廠,工程機械行業的優質企業、大型央企、上市公司、合資企業等,應收賬款發生大額壞賬的可能性較小,但是疫情下會有點考驗影響公司的現金流。
永利股份
本報告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11億元,同比減少34.14%;凈利潤196萬元,同比減少96.67%。
公司表示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各地隔離措施不同及交通限制導致人員返崗受阻以及原料、產品無法正常運輸,公司一季度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從公司2019年報中可以看出,永利股份的海外市場頗具規模且毛利較高。目前雖然國內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全球疫情擴散形勢嚴峻,若國際疫情持續發酵不能有效控制,后續將對公司出口業務帶來不利影響。
而輕型輸送帶行業在國內還是一個朝陽行業,但隨著輕型輸送帶行業的快速發展、客戶的需求和偏好的不斷變化和提升,新進入市場的競爭者將不斷增加。
今天國際
今天國際方面表示,受疫情影響,公司大部分客戶復工復產均有所推遲,同時市場銷售活動受到外部環境限制。顯著影響了公司一季度訂單的完成情況。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392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 83.63%,凈利潤為-1,743 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 145.25%。
據了解,今天國際的行業主要集中在煙草、新能源、軍工等領域,疫情影響下的一季度,受創尤為嚴重。
總結
整體來說,從縱向來看,由于供應鏈的傳導效應,倉儲集成商們所遇到的訂單下滑會慢慢傳導到中游的設備和上游的零部件行業,對于設備企業而言,一季度很可能只是開始,二季度末,三季度初才是考驗企業的關鍵時刻。
橫向來看,由于海外疫情的不可控,今年的出口項目很可能會面臨縮水,對于企業來講,國內市場雖然競爭激烈,毛利較低,但是也必須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