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一場圍繞塊狀經濟特點的“企業數字化制造,行業平臺化服務”的工業數字化轉型正在浙江展開。與會專家、企業代表普遍認為,提高數字產業供給質量與供給能力,令工業互聯網平臺在企業復工復產、達產穩產,以及區域先進制造基地的創建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是浙江打造智能制造生態鏈的重要一環。
應者云集一攬子服務戰疫保復工
經浙智專委指導建設,結合了浙江塊狀經濟特色的諸多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重要幫助。
企業對整個生產、管理流程各個環節的數字化改造,若用不同的科技企業提供的不同系統,容易形成許多無法打通的數據孤島。為此,浙智專委提倡“企業數字化制造,行業平臺化服務”,發揮地方行業龍頭的引領作用,進行一攬子總承包,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并通過上云獲得行業平臺的綜合性服務。
“以外地待返程員工為主要勞動力的制造企業壓力極大。”浙江陀曼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總裁俞朝杰告訴記者,2月初,陀曼智造緊急開發了“企業員工返崗及健康管理App”,利用云平臺、手機App和企業LED大屏進行企業在崗率、隔離人數、待返程人數和疫情物資消耗等數據的實時統計和公示,累計在500多家企業普及應用。
疫情大考之下,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被倒逼走上“智造”之路。“浙江省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迅速,自身在不斷提質增效,逐漸趨于良性。”浙江省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主任毛光烈認為,“平臺持續邁向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服務能力、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即平臺服務對象要進一步擴大,服務產品和內容多元化和靈活化,服務模式不斷創新和探索,融入共享機制,實現標準模塊,并逐步向工業App微服務等新技術和新業務發展。”
智能共享搭載“新基建”提升平臺能級
疫情暴發之初,全國范圍內口罩匱乏,眾多制造業企業紛紛跨界生產口罩,同時,口罩機也成為了緊缺資源。專注工業機器人研發生產的浙江智昌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也加入了口罩機的生產行列。
“2月9日,我們成立了項目小組。3月1日,這條‘醫用口罩全自動生產線’就全線貫通。”浙江省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浙江智昌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甘中學介紹道,該產線整機均為自動化,一人操作即可完成整線生產任務,單條生產線每天產能達10萬件。
依托5G技術超低時延、高可靠性的特點,浙江智昌集團將口罩機通過聯網實現口罩生產工業數據毫秒級高頻采集、云端存儲。另外,目前一個涵蓋70條口罩生產線的口罩機共享工廠也正在構建中。
“結合疫情期間的需求,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探索出的新思路、新模式,對平臺服務能級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毛光烈認為,平臺公司還需要配合新基建抓好新服務,進一步加強服務創新和應用場景創新。
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范圍,將加快推動5G網絡部署,促進光纖寬帶網絡的優化升級,加快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設,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
“今后將繼續推動浙江省企業建云上云,深入融合模式,大量引進服務商,繼續深度開展試點工作,著力推進工業互聯網載體建設和生態的優化。”浙江省經信廳產業數字化推進處副處長張蘊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