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千】4月1日,京東物流與珠海格力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共同打造三款組合式機器人,可助力完成機場、商超、火車站、辦公樓以及室外公共環境等人員聚集場所的消殺、巡檢、發熱預警等工作。該組合包括消毒機器人和巡檢測溫機器人兩類,其中消毒機器人還分為室內和室外兩種。
據悉,這三款智能機器人是基于京東物流X事業部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物聯網等方面的科技優勢,借助格力領先的工業制造能力和供應鏈管理優勢,共同打造而成。京東集團副總裁、X事業部總裁肖軍表示,這三款智能機器人本月將實現量產。
京東+格力,這應該是迄今為止防疫機器人中最大的玩家了。
1
疫情之下,萬物凋寂,但智能制造領域卻是“風景這邊獨好”。從口罩機開始,額溫槍、防護服、呼吸機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狂潮,現在又輪到了防疫機器人。
從2月份開始,很多機器人企業就開始注意到防疫機器人的熱度,例如優必選、松靈、中信重工、科沃斯等一大批各界公司,接著各種高校、研究團隊也推出自己的防疫機器人,例如南開大學、湖南大學、臨沂大學等等。
常見的防疫機器人主要分為消毒和測溫巡檢兩大類,前者是通過在機器人內部裝置消毒系統產生消毒氣體,利用機器人的氣動系統將消毒氣體快速的在室內空間擴散,增加消毒的覆蓋面和均勻性,消毒機器人能夠根據設定的路線自動、高效、精準的對室內進行消毒防疫。
后者屬于最簡單的巡檢機器人,通過機器人移動底盤搭載視覺模塊、測溫模塊,對區域內的人進行無接觸溫度測量,發現溫度異常就會報警,具備最基礎的決策功能。
業內人士均表示:“防疫機器人并不復雜,移動底盤加上上面集成的各種模塊,有些實力的AGV廠家都能做的出來,很像之前很多機器人廠家去做口罩機,基本屬于‘降維操作’。”
所以,AGV行業不管能不能叫得上名號的廠家基本都會推出自己的防疫機器人。
2
但是防疫機器人真的有那么大的市場嗎?并不見得。
首先,防疫機器人屬于特定時期的特定剛需,這個時間段價格并不是首要的考量因素,貨期才是,早一天使用,代表人員早一天安全。
但是疫情來得快,去得也快。松靈機器人CEO魏基棟表示:“國內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整個供應鏈受影響,所以當時大家都沒怎么出貨。或者還沒開始研發產品。等產品出來了,國內疫情結束了。”
浙江大學濱海產業技術研究院智能機器人中心副主任張艷博士表示:“防疫機器人雖然相對簡單,但是從設計到樣本到量產,也是要有月余的時間,疫情根本沒有給企業這樣的反應時間。”
而現在,雖然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階段,但是國內的這些防疫機器人基本屬于三無產品,沒有任何認證,很難出口。
那么這么多玩家入局,意圖在哪里?防疫機器人未來會成為剛需嗎?如果不能成為剛需,那么現在的產品又該如何處理?這些問題也隨著疫情的控制而出現。
魏基棟也講到:“疫情過后,肯定有一些單位會接受消毒機器人這個新品類,普通的服務場所更可能變成清潔和消毒一體化的機器人,但這個會回歸正常需求,主要會看投資回報比,而且到時候防疫機器人的標準肯定也會隨之出現,不會像現在市場這樣混亂。”
高工機器人研究所盧彰緣表示:“這種防疫機器人其實很早就出現了,只不過之前處于一種波瀾不驚的狀態,疫情將其放大了而已。”
“對于入局者主要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準備長期在此領域耕耘的企業,他們著眼的是未來市場對高端醫療設備的升級改造,但是這一類企業相對較少;而占比大多數的廠家其實是在蹭熱度,是一種噱頭性的東西,隨著疫情進一步被控制,防疫機器人不可避免的會進入降溫冷卻期,未來一段時間,這個市場很有可能出現‘一地雞毛’的場面。”盧彰緣表示。
那如何避免出現這種一地雞毛的場面呢?有業內人士透露:“AGV廠家對于防疫機器人的投入并不大,一是通過集成不同的模塊來練手,二是跟一波熱點,投入不多,這些投入一般都能處理掉。”
張艷表示:“這種情況可以通過更換上端的集成模塊來實現,對于移動機器人來講,其實底盤可以回收再利用,更換集成模塊,做成其他的巡檢機器人也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