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調研】數字經濟優勢初顯,軟件之城吹響萬億級市場沖鋒號

時間:2020-03-30

來源:oFweek-工控網

導語:二進制對世界的改變,不僅僅是計算機,還有“數字經濟”,該詞其實早在上世紀就已經出現,但當時更多的是停留在互聯網層面,隨后在1998年美國商務部發布了一份名為《新興的數字經濟》的報告,確立了數字經濟概念正式成型。

時代發展必然抉擇,“數字經濟”新概念強勢入駐

二進制對世界的改變,不僅僅是計算機,還有“數字經濟”,該詞其實早在上世紀就已經出現,但當時更多的是停留在互聯網層面,隨后在1998年美國商務部發布了一份名為《新興的數字經濟》的報告,確立了數字經濟概念正式成型。

不過此后一直不溫不火,根本原因是,早期的數字化以互聯網為單一載體,無法衍生更多的價值。在隨著3G/4G/5G等新一代通信技術的投入使用、物聯網技術的持續推廣、人工智能技術的日漸成熟、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突飛猛進,很好地將數字化技術向生產、生活領域延伸,尤其是移動支付、平安城市聯網平臺、大數據中心、網購平臺等數字應用的大規模發展,加上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推動,加速了“數字經濟”高速發展。

可以說,“數字經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其背靠數字化技術,借助AI、云計算等分析與處理工具,將生產、生活中的價值挖掘出來。未來,隨著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與應用的持續發展,“數字經濟”必將成為一種新形態。

各國數字經濟高速增長,中國位列全球第二迎轉型良機

2018年全球47個主要經濟體數字經濟總規模超過30.2萬億美元,占GDP比重高達40.3%;美國數字經濟規模多年蟬聯全球第一,達到12.34萬億美元。其中英國、美國、德國在國民經濟中占比最大,均超過60%;韓國、日本、愛爾蘭、法國等的數字經濟占國民經濟比重也超過40%。

2018年,數字經濟增速最快的是愛爾蘭,達到19.5%;愛沙尼亞、捷克和馬來西亞分別以15.8%、15.8%和15.1%的增速分列3-5位;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全球數字經濟增速約為3.5%。

中國2018年數字經濟規模約為31.3萬億元(合約4.73萬億美元,其中數字產業化規模達到6.4萬億元,產業數字化部分規模為24.9萬億元),同比增長17.5%,規模及增速均位列全球第二位;2019年,這一規模增長至35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65%。不過我國數字經濟占GDP比重仍不足40%,與傳統歐美發達國家仍有落差,具有較大成長空間。

面對正在迎接的制造業轉型升級,中國積極抓住數字經濟的發展契機,從政策上全力支持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推進我國智能制造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化進程。

數字經濟全速起步,多地政策頻出引爆百萬億市場

我國地方政府在2015-2017年已在零星推進數字經濟發展,不過到2018-2019年,我國“互聯網+”相關政策才密集出臺,加速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

2019年10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實驗區實施方案》,正式將河北省(雄安新區)、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重慶市、四川省等6個省市列為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標志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六邊形框架”正式確立。

目前,已有廣東、江蘇、山東、浙江、上海等逾10個省份數字經濟規模突破萬億元大關;借助我國持續的經濟發展良好形勢及供給側改革,國民經濟正在由“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升級為“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未來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將會越來越明顯,并不斷提升其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未來有望突破百萬億級市場規模。

00000.png

我國部分省級單位數字經濟政策匯總表(來源:OFweek維科網整理)

全球疫情加速蔓延,數字經濟另類飄紅或成經濟復蘇重器

受疫情影響,我國2020年一季度GDP下滑已成既定事實,目前預測下滑幅度約為3%-10%,最新數據顯示,1-2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38.3%。

就在幾乎所有傳統產業、制造業都受到嚴重沖擊之時,以電商平臺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卻得到了不同幅度增長,而且,數字化越強的行業,且抗跌能力也越強,春節期間一般電商逆勢增長50%,O2O到家平臺則增長超過2倍;另外,2月3日以來超過1000萬家企業組織2億上班族在線開工,約有5000萬學生通過釘釘在線課堂的方式學習。

在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13.0%的不利條件下,數字化程度較高的金融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仍實現了3.8%以上的增幅。數字經濟正在撐起我國GDP穩中向好發展。未來,隨著全球疫情蔓延及加重,數字經濟在我國及世界各國中的地位也將日益凸顯。

堅定實體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路線,數字經濟成江蘇GDP實力中堅

江蘇信息化發展整體水平位居全國前列,2018年全省數字經濟規模超過3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二,增速超過19%,占GDP比重超過40%,其中企業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水平連續五年保持全國第一,上云企業超過22萬家,極大利好5G、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持續融合創新,不斷賦能各行各業。

不過江蘇一直未出臺專門針對數字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僅圍繞數字經濟頒布了《江蘇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行動的實施意見》《江蘇省政府關于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實施意見》《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

為加速數字經濟對江蘇經濟的推動,2019年6月,江蘇在全國率先成立“江蘇省數字經濟商會”,同時“數字經濟發展意見”也已進入實質性調研階段,加速推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

軟件名城發揮競爭優勢,“數字翅膀”向萬億級規模進發

南京是我國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大市、第一個綜合型“中國軟件名城”,近年來數字經濟呈現集聚集群發展態勢,與長三角其他城市比,南京計算機軟、硬件和教育行業數字人才聚集優勢愈為突出。

2019年南京重點涉軟件類企業超過5000家,8家本土企業進入全國軟件業務收入百強;另有30家世界500強軟件企業、37家中國軟件百強企業在此落戶發展;該年度全市軟件業務收入超過5300億元,同比增長18.8%,占到全省一半、占全國比重為7.45%,較去年提升0.35%;如能繼續保持此增速,預計最快到2023年,南京僅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一項年營收就達萬億級規模。

借助通信樞紐契機,實施“八大工程”推進數字經濟大發展

南京是全國五個通信樞紐、十個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和全國互聯網八大節點之一,數字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在此基礎上,南京全面啟動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建設,加快未來網絡、5G等前沿領域突破。

通過對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應用的深度融合,不斷孕育出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為此南京組建了近100家涉軟件類新型研發機構,有效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另外,2019年上半年,南京已簽約、建設的新型研發機構中,與數字經濟相關的機構達134家,占總量64%以上。

加上集中的高等教育資源,南京已完全具備站上“風口”、建設“數字經濟名城”的條件與優勢,初步組織并實施了推進數據資源共享、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產業創新、實體經濟融合、數字消費推廣、智慧城市建設、數字政府建設、安全保障等8項工程,加速南京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