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裝備制造企業如何做好技術創新

時間:2020-01-14

來源:世界經理人 劉志鵬

導語:技術創新也是裝備制造企業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安身立命、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改革開放40年過去了,中國企業大多都已經走過了跟隨模仿之路。尤其是在裝備制造領域,技術創新早已不是簡單的“引進、消化、吸收”,更多的是原創式、發明式的創新。

2016年5月,國家印發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同樣,技術創新也是裝備制造企業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安身立命、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改革開放40年過去了,中國企業大多都已經走過了跟隨模仿之路。尤其是在裝備制造領域,技術創新早已不是簡單的“引進、消化、吸收”,更多的是原創式、發明式的創新。同時,技術創新的管理就如同技術創新本身一樣需要精雕細琢、苦心經營。

筆者認為技術創新管理要從四個方面著手:一是創新方向的管理、二是創新平臺的管理、三是創新組織的管理、四是創新數據的管理。

首先,裝備制造企業的創新一定要以市場為導向。企業是以盈利為天職的,沒有利潤的企業,即時有多么好的技術創新也不能持久。所以企業在開發產品,或實施新概念、新技術導入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市場的需求。也就是說,任何的創新都是以嚴格的市場可行性論證為前提的,需要通過分析計算前期投入及后期獲益的整體投資回報率,來決定某個技術創新的立項。創新方向錯誤使企業走入困境的案例非常多,例如:柯達的膠卷轉型、摩托羅拉的銥星計劃、長虹的等離子電視、力帆的汽車戰略等等。也正因此,很多企業在研發部門設置市場分析團隊,以區別于營銷體系的市場分析部門,因為營銷體系的市場分析部往往關注市場短期變化以及競爭對手的動向。而研發體系中的市場分析人員,則因為對產品技術原理的深入領悟,更能從市場角度分析產品技術的長期趨勢或用戶的潛在需求。其實,研發體系中設立市場分析團隊還遠遠不夠。企業還需要將技術創新的方向以公司整體戰略的高度,從上至下打通,保持信息的對稱。最好的方式是在集團、分子公司、業務單元等不同層級都設置創新決策團隊,團隊的人員由技術、市場、財務等不同的人員組成,來確保創新方向的正確性與一致性。

其次,裝備制造企業的創新一定是平臺式創新。現代企業競爭中,市場瞬息萬變,一年前炙手可熱的產品,一年后可能就會無人問津,這就要求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夠匯集資源并快速迭代。平臺式技術創新至少包含三個主要特點。第一,變串行研發為并行研發。并行研發就是讓創新團隊在平臺上將產品分成不同的模塊,不同模塊化的部件可以以不同規格體量,但相同的接口進行組裝融合。同時,并行研發要求模塊在設計開發時,需要有市場、工藝、生產、采購等不同人員并行加入創新平臺。第二,平臺式創新需要導入“產品生命周期”管理,進行持續的創新迭代。任何產品都會經歷概念設計、研發、樣品、入市、成長、成熟、退出的周期循環。這就需要平臺的創新團隊(一般是產品經理)對產品生命周期進行監控、規劃,形成產品系列更替的良性循環。第三,在物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單打獨斗很難永立潮頭,必須借助外部的力量。平臺式創新意味著創新向外部資源的開放。例如:蘋果公司一直都在利用其手機及平板產品的數量優勢搭建平臺,讓各類應用程序、音樂、書籍、播客和視頻等供應商在平臺上為用戶提供服務,而蘋果公司在內容分發過程中獲取巨額收益。又例如:寶潔創新中心打破完全自我研發的模式,將部分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機會外包給研究機構等合作伙伴,以合作的方式為寶潔自身解決創新難題,從而大大提高創新效率。

再次,裝備制造企業各個技術創新的組織一定要以項目制方式管理。所謂項目制管理就是要有明確的目標、責任人、考核及激勵。如果說一家企業的CTO承擔的技術創新目標是整體性的,比如:研發費用對收入占比、新產品市場轉化率、設計原因質量損失、產品迭代率、專利數量等。那么CTO就一定要將他所承擔的責任目標分解到平臺負責人,而平臺責任人就要將目標責任逐層級分解給各個項目團隊,并通過項目團隊最終分解到個人。我們通常所熟悉的項目團隊所承擔的指標包括:項目進度、里程碑評審、項目預期成果、預算成本控制等。但在實際的創新工作運行中,會出現很多的不確定性。例如:研發方向臨時改變,不可抗拒的外部因素變化,甚至是項目成果的不易衡量等諸多情況。這些不確定性無疑增大了項目團隊評定的難度。所以,很多優秀企業會引入研發人員的工時管理以及項目人員雙向選擇模式。所謂工時管理,就是在創新項目立項之初就將科研技術人員的投入工時輸入項目立項書中。一方面,人力資源部門將以項目負責人確認的工時作為研發技術人員的付薪或獎金依據,另一方面也為臨時插入的項目安排提供追溯依據。更主要的是,這種工時制可以通過雙向選擇將無能力或無項目歸屬的科研技術人員逐步淘汰出局,從而促進了科研技術人員的良性流動及梯隊式成長。

最后,裝備制造企業的創新一定要做好數據信息管理。企業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會沉淀大量寶貴的設計圖紙、實驗數據與研究方法資料等,如果做到有效的管理,則會對后續的知識共享帶來很多方便,對技術創新的持續迭代裨益良多。因此,企業各創新平臺需要把創新數據信息歸檔工作與日常立項、研發、設計、實驗、驗收等工作同步管理,確保每一項創新與技術研發活動所歸檔的數據信息材料完整、準確、系統。創新數據信息的歸檔范圍主要包括:第一、技術創新工作的立項報告、調研報告、審批文件、任務書、委托書、合同等文件;第二、各種測試的原始記錄、實驗報告、計算數據、設計文檔、圖紙,技術工藝參數等;第三、創新工作總結報告、論文、專著、專利、技術鑒定材料等;第四、成果和獎勵申報材料及審批材料、推廣應用的經濟效益材料等;第五、產品化及批量化的設計文件、工藝資料、BOM清單等。以上的創新數據信息還應通過信息系統進行管理,并形成覆蓋企業技術創新全部環節的數據信息庫,從而為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工具保障。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