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傳動控制領域,上銀科技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建廠之初至今的三十年里,上銀的版圖已經滲透至全球,成為了生產線性滑軌、滾珠螺桿的全球第二大廠商。即使在2019年制造業低迷的大環境中,上銀仍在加緊投資建廠、整合,徹底轉型智慧制造。
恰好近期上銀集團總裁卓永財先生做客《老謝看世界》財經欄目,講述了上銀這些年的發展和根植于背后的企業經營理念,同時對工具機市場的現狀及未來走勢做出了清晰的判斷。
因此本文將卓永財先生在節目中的重要講話做了整理,透過上銀的成長歷程,希望能為業內企業走出失落的2019,奮戰未知的2020提供些許的參考意義。
?上銀集團
上銀科技1989年成立至今,為臺灣最大之機械廠商,亦為全球線性傳動領導品牌,于2009年6月完成股本大眾化目標,正式于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自行研發的產品從大型到微型的滾珠螺桿、線性滑軌、工業機器人等,廣泛使用在生技醫療、半導體、光電、3C、自動化、精密工具機、節能、交通等產業,打破日、德長年壟斷的精密機械市場。
?卓永財
卓永財,生于1942年,臺灣人,畢業于淡江大學會計系,后取得美國舊金山大學管理學碩士學位,現任上銀集團總裁。他創辦領導上銀30年,使之從落后的小廠逐步躍升為世界傳動系統組件的龍頭廠商,并實現了上銀從臺灣企業到國際化企業的轉變。
Q:徘徊的市場即將走向何方?
A:?工具機市場經過了前兩年的供不應求之后受中美貿易戰因素受到了一定影響,市場處于觀望狀態中。
?目前工具機市場下滑程度不一,例如在低階泛用機、3C產業專供機領域,市場下滑較為嚴重;智慧型、五軸機等大型高端機型需求仍然高漲。
?臺灣、日本都在這次貿易戰中受到了波及,加之日本現在機械的交期比較長,比較高精密的市場交期在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加劇了市場觀望情緒。
?從今年的上海工博會觀察來看,機器人、智慧自動化館熱度暴漲,代表著諸多廠商在中美貿易戰中感覺到了危機,迫切希望升級,朝智慧自動化的道路發展。
?預計2020年,直驅馬達市場需求會出現爆發性增長,這是市場趨勢決定的。以前的工具機都是用齒輪箱,它會產生背隙影響設備精度,因此市場都在轉向直驅馬達。
?未來工具機產業勢必會向著智慧自動化、五軸方向轉型。企業如果跟不上市場步伐,大概率會被淘汰掉。此外,目前整個市場都在醞釀往東南亞或美國遷移,這是工具機產業的一個考驗。企業需要在此基礎上建立通路,樹立品牌,二者做好了,在明年的市場中還是大有可為的。
?在工業4.0的進程中,涌現了非常多的優秀企業,這其中可以提供我們一些值得學習的方向。首先,工業4.0不是一步到位的,目前臺灣還有很多企業還處在2.0的時代。我們要先把這些企業逐步提升到2.5、3.0的時代,讓它具備國際競爭力之后,再朝工業4.0的道路前景。其次,工業4.0也是一個“軟硬兼施”的時代,軟件、硬件二者缺一不可。此外,產、學、研之間的合作也需要得到充分重視,加快技術轉化為市場。
●上銀的全球擴張之路●
?并購
在上銀的全球布局中,并購是一項重要策略,它不斷擴大著上銀的版圖。上銀旗下的莫斯科實驗室、Mega-FabsMotionSystems子公司、陸聯精密、德國工廠都為上銀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基礎。
A.莫斯科實驗室研發的轉矩馬達技術突破了日本發那科的技術壟斷,使上銀完全掌握了這個關鍵的系統組件。目前在日本,AC軸應用轉矩馬達的技術僅為10%,日本森精機械所呼吁要日本向歐洲學習,將10%的應用比例提升至40%,由此可以看出這是大勢所趨。而莫斯科實驗室為上銀在這波潮流中力爭上游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后援。
B.Mega-FabsMotionSystems被上銀收購后,逐漸從軍用走向了民間科技,專注線性馬達驅動器的研究,協助上銀完成了整個自動化系統的整合。
C.陸聯精密則是幫助上銀完成了諧波減速機的突破。由于生產諧波減速機的精密刀具日本廠商不對上銀開放,因此上銀走向了自己開發的道路。陸聯精密滿足了上銀的生產需求,使得上銀順實現了手術機器人應用的超小體積、高精密的諧波減速機突破,并且進入了量產階段。
D.德國工廠研發的護罩式線性滑軌,使得上銀成功打入了日本地鐵建設的公共工程項目中。
這些遍布全球的成功的海外并購讓上銀進行了充分的技術整合,促進了上銀的技術研發不斷向上延伸。然而我們需要看到的不僅僅是頻繁并購的表面,更是上銀在并購背后的有機成長,這是最核心的。
?整合
目前除了上銀科技上市外,上銀集團旗下同時還有大銀微、上銀光電、陸聯精密等,這幾家企業都在籌備上市中。其中,大銀微以電氣、控制為主,上銀以機械為主,陸聯精密已于今年7月和上銀集團旗下MatrixMachineTool改組整合,希望被打造成為臺灣工具機高附加值的典范。對于上銀光電,一方面是通過加強與大學合作提升市場轉換率;另外一方面加強它的設備整合能力,基于上銀深入半導體真空的行業經驗,實現關鍵設備全部自制。
由內而外地整合,各個系統互相補充,為上銀織起了一張大網去覆蓋市場,至此上銀已經成為了全世界半導體設備中最大的定位平臺制造商。
?技術
上銀自成立伊始就確立了技術占領市場的戰略,專注高附加值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1991以來,上銀頻繁地與國內外一流大學建立密切的產學合作,尋技術、找人才、合作研發。例如為加快陸聯精密的市場轉換,上銀與臺灣清華大學簽署了戰略合作,每年投入5000萬臺幣用于研發。
而我們最近幾年所看到的上銀出來的產品事實上都是上銀過去十幾年來一直累計的成果,技術沉淀在卓永財先生的訪談中被反復提及。例如上銀面世的諧波減速機,耗時5年的投入研發并于去年開始量產,獲得了第28屆臺灣精品金質獎。
任何企業的成功都有一套自己的模式,三十年的穩扎穩打才成就了今天的上銀。本文著力從卓永財先生的重要講話中希望能理清上銀成功的關鍵,細節之處則一筆帶過,關于更多詳細情況,大家大家可以復制下面的鏈接觀看完整節目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