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的業績持續惡化。上市企業2019財年(截至2020年3月)凈利潤預計同比減少4%,將連續兩個財年出現最終利潤下降。在金融危機后將首次出現這一局面。因全球汽車市場低迷以及擔憂中美對立而停止設備投資,眾多制造業企業利潤減少。有些日本企業在與中國等海外企業的競爭中敗下陣來。日本企業的分紅和投資增長乏力,或將帶來日本經濟的停滯。
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以截至11月7日發布財報的972家企業(新興市場等除外)為對象進行了統計。制造業凈利潤預計減少12%,惡化明顯。非制造業則增長1%。
與2017財年(截至2018年3月)相比,2019財年(截至2020年3月)的利潤預計將下滑約1成,尚且看不到復蘇跡象。
從各個行業來看,利潤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電機行業。以中美貿易摩擦走向長期化為背景,企業減少設備投資造成很大影響。
發那科停止了工廠自動化投資,預計利潤下降62%。“中國客戶多持觀望態度”,發那科社長兼首席執行官山口賢治表示。日東電工在中國面向智能手機制造工序的材料需求減少,預計利潤減少22%。
汽車產業的涉及面廣,不僅整車廠商,零部件及材料廠商的業績也紛紛惡化。
三菱汽車11月6日以中國等市場銷量減少為由,將2019財年的凈利潤預估下調至減少96%,僅為50億日元。精密零部件制造商美蓓亞三美7日將2019財年凈利潤預期下調為減少14%至520億日元,較原預期減少100億日元。該企業執行董事米田聰表示:“中國的汽車市場減速勢頭明顯”,零部件銷售低迷。
同一天發布財報的三菱化學也下調了業績預期。預計汽車使用的銅加工品銷量將大幅下滑。該企業社長小野直樹表示:“很難看到復蘇跡象”。
在需求減少的背景下競爭激化,中國企業等海外勢力的攻勢也是造成日本企業業績惡化的主要原因。
日立金屬預計時隔11財年再次轉為最終虧損。關于馬達使用的磁鐵,日立金屬與中國企業的價格競爭十分激烈,將計入426億日元的減值損失。小松將本財年的凈利潤預期下調為下降30%。小松社長小川啓之表示,中國市場當地廠商的銷售擴大“超乎想象”。當地企業的價格相比小松等便宜20%以上。
在造船業,韓國、中國企業不斷合縱連橫,日本企業在規模和價格競爭力上處于劣勢。川崎重工業預計利潤下降9%。
另一方面,非制造業業績表現堅挺。日本國內積極開展系統投資,IT服務業表現出色。野村綜合研究所預計利潤增長34%,TIS預計增長11%。零售和不動產等內需也表現堅挺。不過,日本國內經濟的前景仍不明朗。消費增稅成為零售業的重負。制造業的業績惡化也有可能帶來影響。由于商務客戶和國際貨物的減少構成不利因素,ANA控股下調預期,利潤預計下降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