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表示,今年“雙11”快件量仍將延續大幅增長態勢,全行業將面臨空前壓力和嚴峻挑戰。
所以每年的“雙十一”期間,一些企業都會選擇漲價來應對,例如中通幾天之前表示今年依舊會漲價,但是隨著近年來的機器黑科技不斷涌現,業內人士表示,這將會不斷縮減成本,讓“雙十一”不再漲價。
可以說,這些年,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推動著物流行業自動化發展進程,開啟了智慧物流的新時代,而中國依托著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物流自動化已經走在世界前沿。
從打造智能裝備、科技系統到推出配送機器人、智能快遞塔等無人物流新技術,各大快遞企業都在積極提升快遞分揀、配送速度,以此解決“最后一公里”的效率問題。
快遞講究的就是快,出庫快,配送快,體驗自然而然就好。例如日前,全面備戰雙十一的京東物流將其亞洲一號智能倉群升級完畢,位于成都亞洲一號和武漢亞洲一號的兩個超大型分揀中心正式投用。
得益于系統性的智能設備應用和訂單的集中式、規模化處理,其整體分揀效率比傳統作業方式提升5倍。
巨頭的自動化追逐戰
2018年10月25日,菜鳥宣布位于江蘇無錫的中國首個IoT未來園區正式投入服務天貓雙11。該未來園區內的近700臺機器人也正式上線運行,成為中國目前最大的機器人智能倉庫。
2018年,中通投入的自動分揀設備數較上一年已經翻番,申通也在浙江、山東、河南相繼上馬“小黃人”自動分揀設備;圓通投入近40套自動化分揀設備,對近半轉運中心進行改造,分揀效率大幅提升。
在圓通蕭山分撥中心內,菜鳥與圓通速遞聯合啟用了超級機器人分撥中心。高峰期內,2000平方米的場地內,350臺菜鳥“小藍人”晝夜作業,每天可分揀超過50萬包裹,機器人三天的行駛里程足以繞地球赤道一圈。
而中通快遞在24個轉運中心上線了雙層自動分揀系統。申通快遞有超過14個新建及改擴建轉運中心投入使用,預計新增操作面積超過23萬平方米,新增日均快件處理能力達1000萬件。
2018年京東與新時達在智慧物流、機器人等領域建立全面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2018年6月12日,京東與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就智慧化無人倉AGV、工業機器人等技術創新和定制化生產展開合作。
除了京東以外,蘇寧云商在智慧物流建設上也算是可圈可點。亞洲地區建筑面積最大智慧物流基地——南京蘇寧云倉已上線蘇寧自主研發的物流系統樂高平臺、倉庫控制系統指南針、物流監測系統天眼平臺,以及RF支持系統、GPS定位等新技術。
早在2016年10月初,蘇寧上海奉賢和北京通州兩大物流基地,同期完成了倉庫的自動化升級;2017年雙十一前夕,蘇寧物流的第一家智能倉庫——上海AGV機器人倉上線運營;2018年4月,蘇寧物流濟南AGV機器人倉正式投入使用,這是蘇寧物流的第二個全國智能倉庫。
配送端上,眾多物流企業近年來已經早不再單純的依賴人工配送,最后一公里配送上,無人機、無人車五花八門,室內的樓宇配送機器人室外的AGV小車交相呼應。
例如蘇寧不僅實現了“末端配送機器人-支線無人車調撥-干線無人重卡”的三級智慧物流運輸體系,更完成了全流程無人化布局,實現無人物流技術應用的閉環。
而在近日,民航局頒布《特定類無人機試運行管理規程(暫行)》表明,無人機的市場未來10年無人機有望成為全球航空航天工業領域增長最快的一個單元,增速有望超過20%,總市場規模將達673億美元。
在這一方面,阿里菜鳥物流與長鷹信質的控股子公司天宇長鷹物流無人機研制工作進展順利,雙方不斷開展無人智慧物流領域的合作。
另一方面順豐控股是國內領先的快遞物流綜合服務商,更是國內首家由民航總局批準的具有合法物流無人機業務運營試點企業,掌握了物流無人機核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