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成為趨勢。要在數字時代有所作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不再是信息化的過程,不是去買新設備、新軟件這么簡單。更大的挑戰是,當企業的生產、供應鏈管理、安全等部門都數字化之后,放在同一個平臺進行管理,必將對企業的管理結構和層級都帶來影響。
正如埃森哲大中華區主席朱偉所言,數字化是一個管理命題,須貫穿于整個企業,從戰略、組織一直到運營的各個環節,使其落地并創造價值。2018年發布的《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埃森哲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指數》報告顯示,目前只有7%的中國企業轉型成效顯著,這些企業著力構建智能化運營和數字化創新兩大核心數字化能力。
南方電網正推動實現“全要素、全業務、全流程”的數字化轉型。“數字運營”正是題中之意,就是要推動生產、經營、管理、服務模式的變革,進一步提高企業經營管理的效率,釋放人才活力,驅動管理流程再造、組織結構優化并促進科學決策,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1企業文化和思維變革至關重要
“讓大象起舞”,第一步是實現企業文化和思維的重塑。數字化轉型要作為一個龐大的工程,構建數字文化和思維至關重要,甚至決定了未來的路。
“實現數字化制造業目標,企業文化的革新是最重要的。”通用電氣董事長兼CEO杰夫·伊梅爾特曾表示。他還在“給股東的一封信”中曾明確表示,“要將硅谷的新興公司、創新企業的思維方式,逐步移植到有將近130年歷史的GE中。”通用電氣在數字化轉型中還提出“客戶決定我們的成功”而不是“參考客戶的聲音”。
應當看到,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需要循序漸進的長期變革的過程,不是一個短期項目或計劃,需要并充分調動全員參與。同時,也應看到,數字化轉型不是某一個部門或單位的事情,而是需要高層推動,甚至作為“一把手”工程,實現自上而下的變革。
例如,中信集團就設立了由公司高管掛帥、集團重要職能部門負責人和子公司負責人共同參與的轉型小組,組建了專門負責轉型工作的中信云網公司和中信科技公司,引入專業化人才,廣泛對接內外部資源,以靈活的機制推進數字化轉型。
在南方電網,數字化轉型也由其高層直接推動。該公司今年6月份還進行了總部機構優化調整,數字化部應運而生,負責數字南網建設總體管理和頂層設計。同時,各相關部門和分子公司負責具體任務的建設管理,而剛掛牌不久的南網數研院則承擔數字南網的各項任務的建設。從戰略、組織上讓人感受到了南方電網推動數字化轉型的決心。
不只是管理者、專業化的人才,全員工都需要擁抱全新的思維方式。數據驅動企業,需要在對待數據心態、可靠且受控的數據、數據素養、開放包容的數據文化以及激勵員工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轉換。因此,培養數據驅動、動態、精準等思維至關重要。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對競爭對手做出快速反應,對行業變化做出快速反應,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贏得發展主動權。
數字化需要全新的工作方式,需要企業對數字化人才進行重新定義。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陳煜波就表示,很多人想到的數字人才是IT程序員,實際遠不只于此,數字化轉型一定是除了那些專業的數字化技能的人,而且和他們互補,協同的跨界人才非常重要。
當前,數字戰略管理、數字化的運營、數字化營銷等人才在整個數字化進程中都十分緊俏。如數據科學家正是熱門需求,企業需要通過他們發現智能算法來提升運營表現,而人機智能交互也需要全新的技能。
2重新定義客戶重塑客戶價值
數據驅動型的企業,需要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不是“我們怎么想?”而應該更多、更深入地問“我們知道什么”。這就要求企業重新定義客戶價值,在成為數據驅動型企業之前,先成為服務驅動型企業,更加關注客戶和市場,努力“解放用戶”,為客戶創造價值。
早在1973年,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曾在書中寫道,“滿足客戶的需求是每一個企業的使命和宗旨”。隨著數字技術的崛起,客戶也正深刻影響著一個行業的市場活動,對改革中的電力市場尤為明顯。正如麻省理工學院斯隆數字經濟項目首席研究科學家維斯特曼說:“顧客的期望通常遠遠超出了你的實際能力”。“這意味著需要從根本上重新思考我們在組織中對技術的處理方式。”
傳統意義上,企業提供給客戶的基本價值是穩定的,比如汽車制造公司可為不同水平的客戶提供交通、安全性、舒適性和身份感等價值,可能只專注于一個領域。數字化時代,行業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企業需要關注更多領域,開發新的增長點,從而滿足需求。以用戶對能源的需求為例,呈現了數字化、清潔化、個性化、便捷化、開放化五個特征。
作為電網企業,要更多地關注綜合能源服務,更加注重洞察客戶需求,要關注跨界合作。騰訊研究院徐思彥博士在南方電網的一次授課中表示,在數字化、智能化時代,能夠快速洞察不同用戶群同類需求的特點及趨勢,從而指導企業調整內部生產運營提供匹配的供給,甚至借助互聯能跨產業獲取生產要素來更好地滿足需求。《變革:制造業巨頭GE的數字化轉型之路》一書中介紹了一個典型的例子,GE在轉型過程中,抓住客戶更深度的需求,不直接出售飛機引擎,改為出售引擎的飛行時長,并通過提供實時診斷和動態維保、故障提前預測、燃油線路規劃等飛行服務,從而抓住了很多客戶的心。
在南方電網,廣州供電局一直在探索整合調度、生產運行、客戶服務及應急響應信息,推動形成“一張圖”,推動營配信息集成2.0建設,全面支撐低壓網絡的態勢感知、運營指揮、主動搶修和主動服務,取得了積極成效。
在記者看來,這種主動超前服務,讓客戶在無形中少了困擾,有了更好的用電體驗,甚至幾乎感覺不到背后供電企業的存在。客戶也在無形中對服務和品牌形成依賴,反而增加了客戶粘性。從長遠看,這將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推動企業更好地為客戶創造價值。
從海量用戶中生成需求洞察、數據洞察,實時且正確地制定決策、持續提升客戶體驗,借此不斷強化核心業務。在南方電網整體規劃中,將建設電網管理平臺、客戶服務平臺、調度運行平臺、企業級運營管控平臺,這必將推動其更加以客戶和市場為導向,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也積極推動自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3注重協同與融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阿里巴巴集團研究院副院長安筱鵬公開表示,企業競爭的本質是資源配置效率的競爭,就是要以數據自動流動化解復雜系統的不確定性,優化企業資源的配置效率,以更高效、更低成本滿足客戶需求。
數字政府建設路徑或給企業以啟發。以數字浙江、數字廣東等建設為例,其都依托省級政務云平臺實現全省政務數據的融合匯聚,根據統一的數據采集與交換標準推動數據資源共享開放、部門間數據標準對接和系統互聯,以流程再造實現跨部門、跨系統、跨地域、跨層級高效協同。
南方電網今年完成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對電網轉型趨勢的影響報告》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創新技術將深化應用至電力系統內各環節,改變傳統生產、管理和運營模式,以應對分布式能源接入、電網復雜程度提高和客戶需求變化等挑戰。可見,對于擁有龐大數據資源的南方電網來說,不僅要管理好海量數據,還要做好內部流程上的協同和融合,促進更加科學決策,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今年7月,南網云平臺正式投入運行,這是南方電網統一的基礎技術平臺,全網用戶都可以在南網云申請資源和服務。南網云將有效集中管控全網資源,優化資源配置,縮短資源交付周期,有力支撐公司各類業務場景應用的快速構建和迭代升級,全面提升用戶體驗,實現數字化技術與業務的深度融合,提升公司生產、經營、管理效率和質量。
廣東電網公司生產監控指揮中心也做了積極嘗試。該中心依托“衛星地面接收站和超級計算平臺”,成為電網防災、設備運維等方面的“指揮官”,災前預測、災害評估、故障診斷分析能力全國領先。據介紹,這背后突破的最大難點就是打通多部門數據,以算法促融合,從而更好地輔助決策,為搶修合理快速調配力量和資源。
實際上,數字化轉型是一個更為復雜的過程。徐思彥博士在授課時還指出,數字化轉型需要導入科技創新、體驗創新、生態創新、組織創新、流程創新這五類資源和能力。這對任何一個企業都并非易事。
未來已來。數字化,如此龐大的工程,需要企業更加關注頂層設計、長遠布局和長期業績,堅定改革的信心,增強改革的勇氣,在數字化時代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甚至引領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