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國內人工智能市場現狀與趨勢分析,三大驅動因素推動其發展

時間:2019-08-09

來源:賽迪顧問人工智能產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 李振

導語:未來三年,中國人工智能相關政策將深度優化,各地政府會更加細化和有針對性地對當地人工智能發展起到指導和支持作用。邊緣計算與5G技術的發展同樣會給人工智能產業帶來新的變革,市場將從IoT向AIoT邁進。

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市場規模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整體市場規模達到383.8億元,同比增長27.6%。伴隨各大互聯網巨頭與人工智能創新獨角獸在人工智能生態鏈的積極布局,人工智能向平臺化和產品化演進,同時人工智能平臺建設推動了人工智能技術向相關產業的交叉延伸。筆者認為,未來三年,中國人工智能相關政策將深度優化,各地政府會更加細化和有針對性地對當地人工智能發展起到指導和支持作用。邊緣計算與5G技術的發展同樣會給人工智能產業帶來新的變革,市場將從IoT向AIoT邁進。

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持續高速增長

目前全球人工智能市場仍呈現加速增長態勢,主力廠商著重搶先布局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鏈。伴隨人工智能技術進入相對成熟階段,智能終端產品銷量穩定增加,促進人工智能市場發展。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2636.7億元,同比增長17.7%。

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算法能力的增強極大地促進了計算機視覺、語音等技術的不斷突破,中國技術主導型初創型公司不斷涌現。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并未受到經濟下行壓力的明顯影響,依然保持高速增長,整體市場規模達到383.8億元,同比增長27.6%。

從行業結構分布來看,互聯網仍是目前收入占比最大的行業市場,在2018年,這一占比達到19.1%。2018年,安防行業應用市場延續去年之勢,繼續占據行業關注的焦點。不過,相比于2017年熱炒AI概念不同,2018年安防行業專注于AI應用落地,更為務實,其增速普遍高于市場平均水平,占比與金融相當。

隨著人工智能市場應用的再深化,傳統產業對于人工智能應用結合的需求持續升溫。預計未來三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仍將保持30%左右的增長速度,到2021年將達到818.7億元。

未來三年,人工智能市場行業結構分布基本保持不變,人工智能技術在互聯網、金融和安防領域仍舊擁有較高的市場占比。預計到2021年,人工智能在互聯網行業的市場規模達到161.1億元,占比為19.68%,在金融領域的市場應用規模達到155.66億元,占比為19.01%,智能安防市場規模達到123.61,占比為15.10%。

三大驅動因素推動發展

2018年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8年要發展壯大新動能,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發展智能產業,拓展智能生活。2018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重點任務揭榜工作方案》,為貫徹落實《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和《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要求,加快推動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

同時,全國各地開始種積極重點部署人工智能產業,截止至2018年底,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安徽、吉林、貴州等20個省份出臺了人工智能專項政策,從資金、稅收、科技創新等方面保障了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快速發展。未來,全國各地方會出臺更多的以實際出發,從企業需求出發的人工智能相關政策。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大眾對人工智能產品的認知提升,愈來愈多的企業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為其行業賦能。人工智能的應用從傳統的智能制造、智能安防、智慧醫療等低用戶接觸的應用方面走向如刷臉支付、公交刷臉、AI翻譯、無人店、智能語音音箱等產品化應用層面。

互聯網巨頭公司如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企業均已全力投入人工智能領域研發和應用。眾多科技巨頭開始展開人工智能生態鏈對弈,在戰略層面利用人工智能將傳統行業生態進行整合優化。

目前,“AI+”主導的行業智能化提升正處于初級階段,人工智能在行業中的應用仍具有極大的深度挖掘空間。在如金融、醫療等領域,人工智能的應用將會給傳統行業帶來變革。在制造業領域,大量的優質資源數據未被充分利用,產業的智能化需求將在未來幾年持續保持較高的熱度。

“AIoT”指的是人工智能技術與物聯網在實際中的落地融合。2019年被視為5G時代的元年,5G技術和邊緣計算技術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推動物聯網的發展,大量的數據會隨著邊緣側的普及而產生。5G時代下,對于人工智能的需求將會大幅增加,人工智能作為IoT的大腦,在群體智能和大數據智能分析上會有更多的應用。

邊緣計算的發展與物聯網的發展協同促進。通過提升邊緣側算力和人工智能算法結合,增加了邊緣端的使用場景和應用價值。未來,隨著5G的普及和物聯網設備的廣泛應用,更多的邊緣側適應性人工智能算法將被提出,AI與IoT的結合將會更為緊密。

人工智能市場重大變化

人工智能芯片是新一輪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核心,人工智能的發展正逐漸向應用層和邊緣側發展,這對智能硬件的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手機、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VR設備、語音交互設備、機器人等領域對于人工智能芯片具有極大的需求。在戰略層面,中國更加注重自主核心科技的研發,中國要打破芯片領域受制于人的現狀。

目前,中國人工智能芯片企業成長迅速,如地平線、深鑒科技、中科寒武紀等中國人工智能創新企業備受關注,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快速成長同樣帶動著人工智能芯片的發展。

目前,科技公司巨頭開始重點布局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阿里云ET城市大腦作為全國現有最大規模的人工智能公共系統,承載著對全國城市全局分析的任務;騰訊在智慧醫療領域正積極部署建設國家級醫療影像人工智能開放平臺;訊飛開放平臺則是科大訊飛以語音交互為核心的人工智能開放平臺;百度則是推出集成對話式人工智能系統DuerOS、智能駕駛技術平臺Apollo、以及由由AI、BigData(大數據)、CloudComputing(云計算)驅動的百度智能云平臺的人工智能生態。

人工智能將會在金融、旅游、交通、零售、媒體娛樂等領域有更深更廣的應用。創新工場CEO暨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長李開復博士曾表示,人工智能終將平臺化,建立人工智能的“工具箱”,將會創造更多的商業價值。未來,人們能夠借助人工智能平臺,方便快捷地享受人工智能所帶來的技術紅利。

無人車研發實驗繼續擴展,國家層面出臺相關政策支持。無人駕駛作為未來交通運輸行業的新趨勢,不僅能夠解放人力勞動,給人類帶來更多自由時間,而且通過智能運算能夠優化城市交通問題,提升行駛安全性。目前國內外政府都在無人駕駛領域進行積極部署。2016年美國交通部公布“自動駕駛試驗場試點計劃”,并于2017年1月19日確立了10家自動駕駛試點試驗場。我國相關部委及地方政府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也不斷上升,各地示范區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總體上,無人駕駛領域穩步向前發展。

然而無人駕駛技術落地難成為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市場對于無人駕駛的預期與技術進步之間的矛盾成為無人駕駛企業需要面臨的挑戰。目前L4級別的無人駕駛難以在短期內達到市場要求。在技術層面,即使高精度定位導航,車載傳感器等技術日漸成熟,但是由于無人駕駛與生命安全緊密相關,短期內無人駕駛領域的發展與預期目標仍存在差距。無人駕駛領無法在短期內產品化的問題同樣給企業帶來資金上的挑戰。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