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四年出盡風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頗有德國版Predix風范的AXOOM,在7月意外宣布出售,令業界大跌眼鏡。
德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轟然倒塌
從德國機床巨頭通快Trumpf母體中,含著金鑰匙出生而AXOOM,從今年7月1日起,被一家GFT信息技術公司接手。GFT將繼續與通快公司在智能工廠設備與軟件解決方案等方向,繼續展開合作。
這個消息實在令業界驚訝。
從收購方來看,成立1987年GFT咨詢公司,一直聚焦在IT軟件、銀行、保險和金融。作為一家上市公司,GFT主要是IT解決方案,重點是電子政務和數字銀行和人力資源,2018財年GFT集團實現4.1億歐元左右。在這種背景下,GFT居然收購了以機械制造見長的AXOOM公司,實在是讓人意外。
而出售方,則在工業領域享有盛名,絕對是德國機械制造典范。成立于1923年的通快集團Trumpf,是工業機床與激光行業的絕對龍頭。即使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今天,2018年依然錄得38億歐元訂單,并實現14.4%的利潤,員工人數超過13500人。
通快一直在力推智能工廠的概念。它在美國芝加哥甚至投資2600萬歐元建立一個智能工廠展示中心,因為芝加哥附近聚集了美國40%的金屬板材加工業。
對于這樣一個根本不差錢的通快,旗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AXOOM被收購,絕對是一個里程碑的信號。
令人質疑的買家
通快方面表示,他們非常愿意與像GFT這樣在金融機構信息化改革中有豐富經驗的公司進行合作。與GFT公司的合伙計劃將持續兩年時間,其他領域的合作也將在這期間逐步進行。通快將在與GFT的合作中加快設備軟件研發及智能工廠的建設。
其實,GFT在物聯網領域并非毫無建樹。在2018年的斯圖加特“new.Newfestival”中,GFT展示了一款能夠在駕駛的同時分析數據的物聯網車輛。在這場活動中,GFT還展示了其通過把工廠設備數據同步到Software的Cumulocity的云端并進行分析,再通過平板電腦實時監控產線,實現一個完全自動化的數字化工廠原型。
而與通快的合作,也有一段歷史,GFT幫助通快擴張其IOT部門的業務。在通快缺少IT工程師的情況下,GFT能夠與之一道完成挑戰,成立專業合作IT團隊;而在通快研究可靠軟件解決方案的時候,西班牙GFT部門提供鼎力支持。當通快心生厭倦的時候,GFT是最好、最忠誠的接盤伙伴。
而在GFT的發展戰略中,工業方向是其下一步的重要戰略目標之一。GFT的CEOMarikaLulay表示,對AXOOM的收購是其投資戰略中對工
業方向的重要一環。在卡爾斯魯厄工廠也將作為南部德國客戶的主要服務基地。
然而,這些都讓人無法抹除對GFT的質疑。GFT的工業方案部門經理居然認為,金融方向的信息化升級技術與工業方向非常相似。他相信GFT有能力把金融方向的經驗與Know-how轉移到工業的價值鏈當中。
AXOOM的美好往事
作為通快主張的智能工廠的外延,AXOOM于2015年在通快的卡斯魯爾的技術部門成立,100名員工涵蓋了機電一體化專家、軟件開發人員。
作為制造公司的工業互聯網平臺,Axoom一直在推銷智能企業(AXOOMSmartEnterprise)的概念,在這里橫向集成(從訂單接收到交付的所有流程)和縱向集成(從傳感器到云)都已經打通。它提供了四個重點領域的增值:物聯網連接中心幫助機器制造商管理現場設備,狀態監控監視機器和零部件的行為;遠程服務支持遠程配置、軟件更新和故障排除,從而減少了維護工作量;數據分析,則用于提高生產率。
圖1:AXOOM的三大功能模塊
AXOOM的業務覆蓋生態、工廠、設備及傳感器四個層級。從傳感器層的協議連接傳輸,到設備層的OPC/UA,MTConnect,再到工廠的網關電腦設備,之后再聯通云端進行信息分析。
AXOOM考慮問題很全面,一開始就引入了制造執行系統(MES)廠商XETICS作為合作伙伴。XETICS的精益制造執行系統(MES)記錄所有相關的生產數據,并確保數據的透明。這樣生產計劃的調整、機器產能的平衡,以及操作員和生產調度者之間的交互,都可大大簡化。
Axoom平臺提供的應用程序,使得MES充分發揮優化生產的潛力。機器說話,AXOOM翻譯。這是TRUMPF一度的座右銘。
在AXOOM最早的版圖中,能源分析也是其重要板塊。它與德國德國和歐洲最大的能源供應商老牌國有企業之一EnBW,那是二者的合作有一個響亮的口號“智慧能源與智能企業相遇”。EnBWAG和Axoom的結合,希望幫助工業客戶節約能源和成本。Axoom對生產數據的分析,加上EnBW的智慧能源計量系統,可以不僅僅評估生產時間、材料使用情況或機器狀態,還可以評估了功耗峰值。這意味著,能源將作為一個重要因素,自動加入到生產訂單的排產之中。這是Axoom生態系統發展的一部分,它期望可以為制造廠提供全面解決方案。
那個時候,AXOOM有著巨大的野心,那種志向和熱情,相信一點不輸中國。
Axoom的布局覆蓋了價值鏈的全部分支,將生產專業知識與IT專業知識相結合,對于一個100人的物聯網公司,這樣的布局未免過大。現如今華為云與ARM都將布局下沉到傳感器層,以最基礎、最核心的方式布局市場,將工業APP等上層業務交給應用公司來做,專注于云平臺的架構搭建才能構建完整而優秀的生態圈。
步子太大,拖倒了自己。這是AXOOM的一個重大問題。
通快的后手
然而通快并非沒有給自己留有余地。盡管AXOOM團隊是被GFT收購了;但作為密切參與智能工廠制造解決方案TruConnect開發的團隊的一部分,將轉移到通快,TruConnect的開發也將轉回通快在迪琴根的總部。而這些軟件解決方案以及Axoom品牌的所有權還將屬于通快。
筆者一直認為工業互聯網分為三個階段:內化、外化和外掛。內化是做好自己內部的聯系,外化是做好供應商及下游用戶的數字連接,而外掛則是工業互聯網平臺面向行業的“賦能”。很多企業會沖動地將外化和外掛混淆起來,完全沒有意識到,外掛意味著“運營平臺”,而非簡單的項目實施。
德國業界人士認為,AXOOM對于通快而言,投入大,產出效益不對稱。通快在過去的幾年投入巨大,數千萬歐元的投入,但目前上平臺的企業客戶才四十多個,而且業界影響力有限。
圖2:AXOOM平臺的伙伴
而這一次,AXOOM的出售行為,意味著通快不再考慮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事情,而是著眼于企業的內化與外化。而在此之前,AXOOM經常不得不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這些方案時常過于昂貴與復雜,這讓通快很不“痛快”。換言之,通快不想去“賦能行業”了,打算回去管好自己客戶的一畝三分地,轉向內部服務。通快將智能工廠分為三個等級,而在威海新北洋公司,有一個最高等級的智能工廠,通過機器互聯和數據分析等軟件結合在一起。這樣的客戶,對于通快,其實本身就是很好的客戶,它不需要再去行業尋找更小的客戶做服務了。
圖3:威海新北洋的智能工廠
在這一點上,它采取的策略,跟Predix的收縮策略如出一轍。忘掉行業里的那些“賦能”的事兒,通快打算更加專注于其客戶的工業物聯網進程。
小記
就在通快的AXOOM被收購的當月,美國工業互聯網當紅急先鋒PTC也出現頹勢。作為連續第二年被Gartner魔力象限評為遠見者,PTC在七月底公布的Q3財報顯示增長未達到預期,2019預期銷售額從13.2億美元降至12.5億,導致上周四股價大跌19%。盡管其總裁認為訂閱模式的變化,會帶來短期的不利因素但長線看好。但是依然無法抵消華爾街的失望,這背后也是IoT市場增長乏力所造成,因為PLM本身的市場實在是太穩健了。PTC在過去兩年中在一直平淡無奇的PLM市場,靠著IoT概念將市場價值拔得很高,現在或許都該回調了。
圖4:PTC近3個月股價趨勢
工業互聯網依然沒有太多的好消息傳來。5G和網絡的進步,并不是工業互聯網的根本性利好。工業本身沉重的身體,還氣喘吁吁地落在后面。當前,似乎依然是一個靠政府投入撬動市場胃口的時段,政府熱情的政策推手,與企業冷靜的ROI計算,呈現出一個水火兩重天的膠著局面。窗口期似乎并未真正來臨。
GEPredix就是前車之鑒,德國機床通快再添一個失敗案例。純市場的支撐,當前只能給出失敗的例子。要把工業互聯網當作外掛平臺,面向整個行業,需要謹慎思之。但總是要有勇敢者跳出來,只是,這或許注定是一個少數權貴者的游戲。
(鳴謝:致力于智能制造落地實踐的中德工業技術公司的倪道鈞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