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報道稱,7月18日,華為公司董事、公共及政府事務部總裁陳黎芳在布魯塞爾的一場圓桌座談上表示,“鴻蒙操作系統其實已經(開發)很多年了。它不是為手機操作系統設計的,是用于工業系統,主要特點就是時延非常低,毫秒級到亞毫秒級。第二個特點是極安全,非常的安全,它的架構是非常領先的……但并不是用于手機操作系統。”
華為公司內部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確認了這一消息。華為鴻蒙的定位是跨平臺、跨場景應用,物聯網是主要的應用領域,將首先用于5G基站。
陳黎芳關于“鴻蒙操作系統用于工業”的說法引發網友熱議。
有網友表示看不懂:華為此前宣稱鴻蒙系統將成為安卓系統的替代品,并且流暢度比安卓快60%,難道這是煙霧彈?
也有網友認為:華為一開始就沒說鴻蒙是給手機研發的。“工業用也很了不起,還是選擇支持。”
事實上,早在6月下旬,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就披露了關于鴻蒙操作系統的一些細節。任正非表示,鴻蒙的產生,本身并不是為了手機用,而是為了物聯網。比如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因為它能夠精確控制時延在5毫秒以下,甚至達到毫秒級到亞毫秒級。
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委委員、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原所長王喜文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分析,在工業領域,華為的優勢和機遇體現在5G上。
在王喜文看來,工業互聯網必然要處理大量工業大數據,通過移動通信流量方式顯然成本太高。而Wi-Fi是有限范圍內的無線網絡通信,電波僅限于幾十米范圍內,但是可以收發大容量數據且不發生費用,所以在企業、公園、車站等各種場所廣為使用。但是,Wi-Fi存在安全性問題且不穩定。所以,工業生產的關鍵工序對Wi-Fi的全面使用并不放心。而5G時代,工廠內將通過獨自的頻段供5G局域網專用,不僅擁有“不發生通信費用”的Wi-Fi優勢,還可以采用SIM認證,不經由公眾網,就可以實現高速率、高可靠性、低時延等通信性能。
“華為本身就是5G產業鏈上游的網絡部署服務商,具備極為成熟的組網經驗。借助5G的優勢和機遇,整體完善鴻蒙操作系統,是完全有可能切入工業互聯網平臺競爭的。”王喜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