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如何盈利?工業互聯網平臺商遭遇“靈魂拷問”

時間:2019-07-12

來源:中國電子報 徐恒

導語:“生存還是毀滅?”對工業互聯網平臺提供商而言,這是當前最戳中心房的“靈魂拷問”。過去一年多來,我國工業互聯網如雨后春筍相繼涌現,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總數已有數百家之多,但大部分平臺盈利狀況堪憂。

“生存還是毀滅?”對工業互聯網平臺提供商而言,這是當前最戳中心房的“靈魂拷問”。過去一年多來,我國工業互聯網如雨后春筍相繼涌現,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總數已有數百家之多,但大部分平臺盈利狀況堪憂。

“由于平臺技術研發投入成本較高,平臺回報周期較長,很多企業尚在投入階段,大部分平臺直接帶來的收益在企業整體利潤中占比其實并不高。而國內很多初創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還處于虧損狀態。”賽迪顧問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研究中心副總經理王云侯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

近日,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19年工作計劃》,被業界廣泛關注,其中“提升平臺運營能力”被列為重點工作之一。如何提升平臺運營能力和盈利能力成為平臺商思考的重點。

運營能力是盈利必要條件

當前,工業互聯網平臺競爭日益加劇,平臺運營能力成為平臺生存下來并最終取得成功的關鍵一環。

PTC中國區售前技術總監秦成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提升工業互聯網平臺運營能力應著重關注并提升三個維度:第一是給用戶提供更多開箱即用包含工業業務Know-How的工業標準Apps,第二是不斷更新平臺自己的技術棧能力,比如云部署及私有化部署,計算引擎,微服務及容器支持等,第三是開發者生態及應用創新生態,吸引用戶粘性同時加速平臺應用創新。

當前,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工信部對提升工業互聯網平臺運營能力已指明了方向。近日印發的《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19年工作計劃》提出:提升平臺運營能力,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公共服務體系,其中包括:支持建設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基礎共性、特定區域、特定場景試驗測試平臺項目,提升產業公共服務能力。支持建設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體驗中心。鼓勵發展商用密碼公共服務平臺,提升產業公共服務能力。

當然,平臺運營能力提升后并不意味著企業就可以“躺著掙錢”。

“平臺運營能力是平臺盈利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平臺提供商只有在經營能力轉變到中長期盈利模式后才能實現盈利的突變,而由于工業互聯網的工業特性帶來的復雜性,這將是一個艱巨、漫長的過程。”航天云網江蘇公司總經理紀豐偉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

可持續盈利關鍵在“數據+應用”

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還處于格局未定的關鍵期和規模化擴張的窗口期,與國外工業互聯網平臺側重于智能工廠建設、設備管理相比,由于受到互聯網模式和經濟高速發展的特點影響,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應用模式在我國也層出不窮,并產生了兼顧大企業集成創新和中小企業應用普及的多種應用場景,如工業滴滴、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機床4S服務、設備征信、供應鏈金融等,對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普及和應用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形成有中國特色的工業互聯網發展模式,但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規模化盈利模式尚未顯現。

事實上,我國平臺企業盈利手段還較為單一,面向特定工業場景提供智能解決方案的平臺企業基本都還是以專業服務的方式為客戶交付產品和服務,而具有IT和工業軟件背景的平臺企業則主要是基于云提供按需訂閱服務方式實現盈利,廣告競價、應用分成等其它消費互聯網領域較為常見的商業模式在工業互聯網平臺領域還應用較少。

紀豐偉表示,平臺經濟的特點決定了工業互聯網平臺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爆發式增長,馬太效應的出現需要一定時間和數據數量的積累。因此,平臺盈利能力需要按照短中長期的策略進行布局。

他向記者總結了三類盈利模式,一是“項目型”短期盈利模式,即企業通過智能化改造的大中型項目來盈利,但這種模式增長性有限;二是“平臺+服務”的中短期盈利模式,即在企業上云過程中,平臺提供商通過提供應用服務獲取收益;三是“數據+應用”的中長期盈利模式,即企業通過培育平臺生態或利用平臺匯聚的數據進行變現,最終產生馬太效應達到競爭的拐點。也就是說,平臺提供商只有在經營模式轉變到中長期盈利模式后才能實現盈利的突變。由此可見,數據成為平臺長跑并最終實現可持續盈利的關鍵要素。

“從盈利的角度來說,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盈利一定來自于基于海量數據連接后大范圍應用及推廣。所以需要各廠商既抬頭看路,還要腳踏實地。需要實實在在讓客戶看到實際應用效果,總結復制經驗,快速推廣以獲得海量連接及數據。”秦成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