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通向你家門口的"專屬高速公路"打通了!7月10日,國網南京供電公司正式投運全球首個1.8G赫茲電力無線專網,建成的460座基站實現了南京地區電力無線專網全覆蓋。
據南京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專網的建立不僅讓電網更安全、供電更可靠,還能讓營業廳移動起來,使申請用電不用跑成為現實。
6月16日,阿根廷和烏拉圭兩國交界處的電力供應交互系統出現故障,導致阿根廷、烏拉圭兩國全國范圍供電中斷。今年3月,類似的大規模停電曾5次讓委內瑞拉陷入癱瘓,停電規模之大、時間之長,均刷新全球記錄。據悉,輸電系統遭受網絡攻擊是大規模停電事故的主要原因。
傳統電力通信網的骨干光纖通信網延伸至所有變電站、營業廳及供電所,但末端接入只能依賴于無線公網或窄帶數傳電臺,可靠性及安全保障能力低。“相比于公共網絡,電力無線專網的頻率專用、網絡專用、終端專用,實現了端到端的自主可控。電力無線專網與互聯網物理隔離,網絡安全風險暴露面小。”該公司泛在電力物聯網辦公室負責人朱紅介紹。
據了解,此次建成的電力無線專網還對各類電力業務進行細分,重要程度高的業務將獲得更多的傳輸資源和更嚴格的安全防護。同時終端設備均為專門定制,需要經過身份驗證方可入網,傳輸過程采用加密的方式,進一步增強了網絡安全防護能力。
遠程控制故障停電平均時間縮短40分鐘
“龍江變10kV龍北#1線零序過流I段保護動作跳閘,重合閘停用!”5月13日,南京供電公司配網調控大廳內傳來故障報警提示。值班人員迅速通過配電自動化系統隔離故障,在5分鐘內恢復了龍北#1線的送電。
公司供電服務指揮中心副主任孫昕杰表示,由于無線專網能夠承載監測和遙控指令,使得配電自動化系統快速隔離故障成為現實。原先人工巡線排查故障需要2小時左右,現在運用配電自動化系統能夠實時監測電網狀態,遠程隔離故障僅需2分鐘,故障停電平均時間縮短40分鐘,按每起故障平均2000千瓦時電量計算,僅此一項每年可減少約180萬千瓦時電量損失。
電力無線專網還解決了城區光纜鋪設難題。“電力無線專網建成應用后,避免了道路開挖,極大提升了遠程控制類業務接入的靈活性,非工空調負荷控制業務開通時間由半個月縮短至半天。”南京供電公司調控中心專職葉婷介紹。
南京地區全覆蓋的電力無線專網采用1.8GHz,具有頻帶寬、延時小、運用場景廣泛的特點。基于無線專網的應用,將帶動電網側和用戶側末端交互控制能力提升,推動智能巡檢機器人、輸電線路在線監測、變壓器局放監測等智能設備運用,實現電力物物相連、大數據采集運用。
移動辦公低壓客戶供電方案現場答復
7月5日,低壓客戶經理田園在“掌上電力”APP上收到一戶位于建鄴區恒山路的小微企業客戶增容業務申請。
在到達客戶現場后,田園借助業擴報裝移動作業終端,進行了線上受理和資料收集。并根據勘察情況,在終端中合理選取配變、電表等設備基本信息,查看線路歷史電流數據及變壓器可開放容量,快速明確接電位置,編制電子供電方案答復用戶,并由用戶完成電子簽訂。
“由于運用了電力無線專網,我們在現場就能將客戶資料回傳至營銷系統,實時調取用戶附近的電源點信息制訂供電方案,改變了以往需要2個工作日才能答復供電方案的情況。”低壓客戶經理田園說。
電力無線專網極大助推了“互聯網+”營銷服務,有效銜接線下受理與線上業務,提升了客戶線上辦電比例,實現了低壓客戶供電方案現場答復,讓小微企業用電更加省心。
隨著電力物聯網建設不斷推進,電力無線專網可定制端到端的安全防護策略,結合電力業務發展趨勢推出多元化的移動辦公場景,為廣大電力用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
資源共享合作共贏拓展建設模式
在南京市核心商圈,電力自有物業資源少,建筑高度低,無法滿足基站選址要求。為破解城市核心商圈基站選址難題,南京供電公司與鐵塔公司開展合作,雙方簽訂《關于共同推進通信塔資源共享的戰略合作協議》。
南京供電公司信通工程師邵明馳說:“在寸土寸金的新街口地區,我們租賃鐵塔公司的樓頂空間資源,在東方商城、蘇寧環球兩處架設電力無線專網基站,可承載新街口商圈周邊配電自動化、精準負荷控制等百余個電力業務終端。”
與此同時,南京供電公司創新實施“電力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模式,利用電力塔掛設運營商天線,在18年7月建成國網系統內首座全扇區雙平臺共享基站。南京鐵塔公司負責人認為基站的投運令人振奮:“我們鐵塔公司利用電力單管塔掛設基站,從需求對接到基站開通由兩個月縮短至十天。”
目前,南京供電公司擁有各類電力桿塔23284座,向鐵塔公司、運營商開放部署基站,可以迅速提升通信網絡覆蓋深度和廣度,助力網絡強國戰略在南京率先落地。如電力桿塔全部共享,可節約鋼材34萬噸,減少土地征用70萬平方米,節約投資8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