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機器人:從無到有,從弱到強

時間:2019-06-14

來源:機器人庫

導語:5月16日~19日,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舉行,包括國內38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內的245家單位參加了展會。中國中車的ACE綠色智能交通整體方案、中國銀行的“中銀慧投”智慧投顧技術、海爾的數字工廠、華為在無人駕駛領域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由中國企業帶來的一批世界領先的智能機器人及智能技術驚艷展會。

5月16日~19日,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舉行,包括國內38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內的245家單位參加了展會。中國中車的ACE綠色智能交通整體方案、中國銀行的“中銀慧投”智慧投顧技術、海爾的數字工廠、華為在無人駕駛領域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由中國企業帶來的一批世界領先的智能機器人及智能技術驚艷展會。不到20年時間,我國機器人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一花獨放”到“萬紫千紅”2000年4月,我國第一家機器人高科技公司——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掛牌成立。公司創始人之一曲道奎介紹說,剛開始,向外推銷企業自己研制的機器人產品時,迎來的多是驚奇甚至狐疑的目光:中國有生產機器人的企業?!“多數客戶是毫不客氣地拒絕購買,甚至連聽介紹產品的興趣都沒有。”曲道奎介紹說。然而,18年過去了,新松已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5大系列百余種產品,為3000多家中外企業提供產品和服務。更可喜的是,中國機器人并非新松“一花獨放”。

《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企業排行榜》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機器人生產制造企業已經達到6500家。除了新松,蕪湖埃夫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上海新時達機器人有限公司、安川首鋼機器人有限公司、南京埃斯頓、上海沃迪等企業,也在機器人領域顯示出強大的整機生產能力。有的企業專門承制大型物流儲運設備、非標生產設備以及汽車行業沖壓、焊裝、涂裝、總裝的四大工藝生產線及工業機器人研發和制造;有的企業主營數控系統、伺服驅動、伺服電機研發生產;有的企業致力于推動中國制造業智能化發展,依托機器人控制器、驅動器、系統軟件平臺等領先技術,為客戶提供最佳的一體化系統解決方案;有的企業專攻弧焊、點焊、涂膠、切割、搬運、碼垛、噴漆、科研及教學等領域……機器人研制領域中的“國手”們各具特色,各領風騷,中國機器人發展呈現出一派“萬紫千紅”的行業氣象。從進口到出口在2007年以前,中國機器人只有進口、沒有出口。

2007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全球招標采購移動機器人。得知這一消息,新松意識到,這是走出國門走向全球、讓世界認識中國機器人的良機,隨即參與競標策劃。此時,在機器人生產領域,美國、日本、德國、瑞典等國的企業已經有了成熟技術,國際市場大部分使用他們的機器人。而新松成立才7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兒童”,但新松沒有放棄。通過對通用公司需求以及各主要機器人生產國產品特點的分析,新松決定根據美歐特別重視環保的特點,開發出一種全新的、環保型移動機器人。不久,新松的科研人員便開發出了非接觸供電、智能導航等新技術,使移動機器人技術性能上了一個新臺階。最終以性能、價格等優勢在通用公司全球采購中一舉中標。中國機器人只有進口沒有出口的歷史就此結束。截至今年5月,新松公司移動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已經出口美國、法國、加拿大、韓國、俄羅斯等35個國家和地區。目前,新松在全球已設立8家研發機構,在韓國、新加坡、泰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設立多家控股子公司。新松的發展歷程是中國機器人走向全球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國機器人生產企業正加速向國際市場挺進。數據顯示,2011年~2014年間,我國進口工業機器人數量不斷攀升,2014年進口增長超過50%。而2015年,機器人進口下滑近30%,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開始發力。2014年,我國出口機器人9738臺,到2018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2.98萬臺。面臨嚴峻挑戰近年來,我國企業開始將發展目光瞄準機器人研制的關鍵技術。以IC裝備為例,作為計算機、數字家電、通信等行業的“心臟”,生產IC裝備最關鍵的真空(潔凈)機器人一直依賴從美國進口,而美國對該設備出口設定了許多限制。新松的科研團隊毫不氣餒,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成功研制出我國高水準的真空(潔凈)機器人。2006年,新松研發的真空(潔凈)機器人項目通過了科技部門的鑒定。

緊接著,研制成功首臺RB01S-J單(雙)臂平面關節型搬運潔凈機器人,填補國內空白,大大提升了我國自動化技術研發水平和創新能力。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機器人應用的普及,我國已經連續5年占全球機器人市場購買量第一,預計2020年將占到40%。因此,世界機器人生產企業紛紛瞄向中國市場,中國機器人生產企業面臨嚴峻挑戰。當前,國產機器人還有不少短板。工業機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控制器、伺服電機、減速器的主要供應還依賴國外企業,而這三大部件占到機器人成本的70%以上。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飛速發展,機器人2.0時代的輪廓已經漸漸清晰,是否能占據這個高端領域,對中國機器人生產企業是個考驗。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