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能源結構步伐不斷推進,以及光伏、風電產業發展,新能源市場需求強勁,給低壓電器行業帶來升級機遇。新能源領域成為低壓電器行業新的市場增長點和轉型升級方向。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曾明確指出,要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煤炭消費,增加清潔能源使用。在近日舉行的“2019年新能源電器聯盟理事大會”上,專家表示當前我國能源綠色轉型成效顯著,工業互聯網時代低壓電器行業正加速轉型與發展。
從電源建設方面看,2018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已經達到7.56億千瓦,其中風電1.8億千瓦,水電達到3.1億千瓦,核電4500萬千瓦,燃氣發電8000多萬千瓦。從電網方面看,中國已形成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華東、華南等六個大片區的區域電網,電網之間實現互聯。從電力系統運行看,2018年我國整體用電量7萬億千瓦時,保持強勁增長勢頭。預計到205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比將超過60%,成為主導能源。
“我國能源系統是依賴于化石能源的高碳系統,解決能源高碳結構問題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是當前能夠看得最清晰、最小質疑和最沒有后遺癥的能源革命路徑?!眹野l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穎表示,電力綠色化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利器。
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信息技術加速與產業融合,同時也帶動低壓電器行業迎來新發展空間。據新能源電器聯盟秘書長張玉青介紹,當前大量低壓電器應用于光伏系統和風力發電系統中,低壓電器產品正在向光伏發電逆變器、新能源控制與保護系統、儲能設備、微電網、直流開關電器設備等領域擴展,并積極地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我國低壓電器行業發展穩中向好,新技術、新模式、新成果不斷呈現”。張玉青表示,新技術領域與低壓電器的融合進一步加快,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智能電源管理等技術正滲透并應用于各行各業,已有部分跨界融合探索實現;低壓直流技術成為技術發展新趨勢,低壓直流設備與系統已在軌道交通、通信、船用電力、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智能建筑、智能家居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智能制造在低壓電器行業應用與推廣持續加速,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基于學習的裝配與檢測、生產線柔性化、預測性維護等新功能在低壓電器行業中的應用范圍持續擴大。
為推動新能源電器行業更好發展,新能源電器聯盟正圍繞新能源領域開展各項技術研究,同時還緊貼新能源市場需求,圍繞新能源領域開展了一系列的標準化研究,給低壓電器企業提供更好的標準支撐。
如今,低壓電器在新能源領域正獲得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儲能與電工新技術研究所室主任李建林表示,儲能系統在新能源發電行業起到重要作用,它能夠平滑功率輸出,延緩輸電設備投資,緩解高峰負荷需求,調節發送電能質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