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和閥常常聯系在一起的原因是使用場合,也就是說有泵的地方一般都有閥門,有閥門的地方往往需要泵。他們都用于液體輸送的地方,當然閥門還可用于氣體。
筆者了解到,新技術、新產品已經成為泵閥行業的靈魂。而加之近幾年國家加強治污力度,泵閥產業的上游產業鏈重要配套——鑄造件與鍛造件生產企業大量關閉,產能大幅下降,價格上漲較大,泵閥企業一度舉步維艱。
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傳統靠低成本競爭的發展模式也已沒有前途,紛紛通過技術研發,不斷增強產品科技含量,低小散邁向高精尖,市場呈現蓬勃發展的局面。
據悉,為了更好地發展泵閥產業,有地區就通過政策和市場的引導,結合產學研,創建了一批示范車間和示范企業,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比如溫州市,其已成功創建全國泵閥知名品牌示范區。未來,泵閥行業將通過品牌優勢、技術優勢和平臺優勢,全方位助力泵閥企業轉型升級,培育和打造了一批代表溫州制造形象的品牌方陣和產業集群。
據悉,如今,溫州在區域品牌建設上,泵閥行業已經建成全國泵閥質量信用平臺,創成“中國泵閥之鄉”等10多個區域品牌,區域品牌價值5.73億元。
在企業品牌建設上,設立400萬元獎勵資金,共創成馳名商標9枚、省著名商標18枚,注冊國際商標100多枚。經權威機構測評,2016年顧客忠誠度達88.92、滿意度88.75,連續3年穩中有升。
雖然泵閥產業市場發展良好,但有相關人士指出,還有一些問題需要企業去解決。一是產能過剩現象仍然突出。傳統市場如石油、石化、化工、冶金、電力等市場需求持續下滑,新型煤化工、環保、節能改造等領域市場雖有增加,但體量有限。
二是企業經營呈明顯分化趨勢。優勢企業產品訂單不斷,產能基本飽和,一部分企業則訂單下降明顯,前景堪憂。
三是企業同質化現象仍未改觀,長期低價競爭的市場環境已經嚴重影響到企業創新的積極性和正常市場秩序。
四是企業資金壓力仍然較大。目前相當數量企業訂單飽滿、生產繁忙,但經濟效益增速一般。近幾年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較大,產品成本居高不下,利潤空間被擠壓,利潤率下降,造成企業流動資金短缺。
五是高精尖設備國產化需得到進一步支持,解決“國產化后卻無人愿用”的尷尬局面。六是企業尤其中小企業研發資金投入不足,不能滿足企業進行自主研發的需求。七是發展模式急需轉變,多數企業仍以純制造模式為主,未能實現產業鏈延伸。
針對上述問題,泵閥企業還需認清行業發展現狀,從實際出發,積極研發和創新泵閥產品,并融入國情。此外,智能化、成套化、網絡化已經成為行業當前的主要研發方向,相關企業要在把握方向的同時,做好產品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