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工業互聯網的風口會在哪里?用手機高德地圖找一找?

時間:2019-04-25

來源:賣編碼器的@QAQ編碼

導語:我是編碼器應用“布道者”,如果是講拍花花,我大約是自動化行業里拍花花的“意見領袖”。但是要講“工業互聯網”我有點心虛了,工業互聯網誰都還沒見過呢,那都是畫鬼畫神仙的看誰畫得像,都還是開環,還沒能閉環的,哪有什么誰像不像的“意見領袖”?

大風歌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器兮聯四方!

引子:

這工業互聯網的大風,好像真的要起來啦。

上周五4月12日,中國的工業互聯網已經搶到了一個全球第一,第一屆《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在中國浙江的烏鎮召開。

微信圖片_20190425094851.jpg 

大家好,我是賣編碼器的花匠@Q,花匠花聊,我與讀者們繼續上周關于工業互聯網的話題。

老規矩先申明一下,如果是講編碼器,我是編碼器應用“布道者”,如果是講拍花花,我大約是自動化行業里拍花花的“意見領袖”。但是要講“工業互聯網”我有點心虛了,工業互聯網誰都還沒見過呢,那都是畫鬼畫神仙的看誰畫得像,都還是開環,還沒能閉環的,哪有什么誰像不像的“意見領袖”?我們需要學習國外先進技術(欲望),我們(擔心)技術落后了就要挨打。但我們怕只怕是被某些套路黨導購團地干活的在那里“布道”了(那是布局吧,那可能是筆誤了),別著了人家“布局”的“道”,鉆進別人預先布置的“或技術壟斷、或軟件壟斷、或供應鏈壟斷,或替換成本巨大的粘性戰術”的陷阱中去(嘿嘿,關于護城河、防火墻戰術,國外商業培訓課程學過一點點哦)。

上周我們對于“工業互聯網”還有些混亂的概念,進行了一點點梳理與一點點批判性的思考,這種批判性的思考,可能會被人誤以為是新技術路上的“負能量”。實際上對于任何新產品、新技術的“懷疑”,都需要進行可行性分析報告與風險評估,做自動化行業的人,本來就應該學習這種新技術新產品投入前的標準流程。但是,也許是寫一些“積極”的東西會更受歡迎吧。今天我們就積極性地尋找一下工業互聯網的風口會在哪里。

上一篇我們議論了一下”工業互聯網”的概念,和以馬云為例分析了互聯網成功背后的邏輯,四個基本條件。如果沒有看過上文的,可以點擊下面看一下:

鏈接上文:一個賣編碼器的花匠對“工業互聯網”的分析報告

那么現在回到工業,看看如果工業互聯網真的要INTERNET,那工業互聯網的風口會在哪里出現呢?

請各位拿出手機高德地圖,我們一起找一找去工業互聯網的風口之路。

什么?高德地圖里會有這個?噢,你用過高德地圖嗎?

——如果你計劃去哪里,高德地圖總是能告訴你,選什么樣的交通工具,走那條路更近,甚至能預測到每一條路需要多長時間,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工業場景應用功能邊緣服務器(高德地圖APP):對于工業每一個細分領域的碎片化信息收集,用AI分析,并反哺為信息提供者服務。類似于高德地圖APP。

——在高德地圖場景中,每一個高德地圖的使用者,既是APP使用者,又是信息提供者,高速公路上哪里通暢、哪里擁堵的信息,其實是由每一個高德地圖使用者的移動信息提供,集中分析后再返回提供給使用者的。

這大約就是21世紀流行的“我為人人,人人助我”的互聯共享共贏思維吧。

高德地圖最初只是一份地圖,只是收集單個體的GPS位置到目的地的地圖APP,但是當使用者眾多,所有使用者信息收集上來后,它智能化進步到提供了哪里擁堵,怎么走更近、更快、高速公路收費多少等等的信息,如果能結合開車者車輛信息與開車者使用習慣,甚至可以預測怎么省油。這是物聯網場景。

用過了這個手機APP,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何引申到工業互聯網?怎么使得工業互聯網的獲益者同時也是數據的提供者的互聯共享共贏?這就是風口的大約方向了。

結合上周我講到的“工業互聯的大網兜”,我們知道實際上工業的互聯有三條“線”,這個共享數據點在哪里?那也許就是工業互聯網的風口。

1,商品從生產到終端消費者交付的“商品流動線”——物流網

2,商品如何制造出來的生產線(局限于一個工廠,或者上下游工廠),而我們需要的是物聯網聯起來的“生產數據流動線”

3,第三條線,是商品交易,利益交換顯性獲得的“一條線”,是現有的互聯網向工業的發展,是人與人的交流的“利益共享共贏線”。機器不可能跟機器談戀愛,人不可能跟機器談戀愛,只有人跟人談戀愛才正常麻。欲望驅動力!

1.jpg 

工業互聯網就是要把這三條線構成一個網。并找到真正的買單人,為買單人的客戶利益設計,并獲得商業利益顯性閉環。滿足社會與人們的“欲望”,這是啟動發展的內在動力。

上面這個圖里面,有一個“邊緣服務器”的新概念出現,完整的講,是“細分工業場景應用功能邊緣服務器”。它下聯各種傳感器,上達數據云(安全過濾與暫時存儲),與自動化的功能控制器(例如運動控制器)和系統控制器(例如PLC)是平行的,甚至可以是自動化PLC的上位機。在這個邊緣服務器中,是工業各個細分市場的應用場景的“數字化現場工程師”,“他們”就是高德地圖中的信息提供與共享共贏的“客戶大基數”。

實際上在十多年前我就參與了水利自動化與水利信息數字化聯網的雙任務,水利自動化的“無人化技術”條件實現,與水利數字化的“有人化安全值守”的社會保障,就是自動化與數字化是平行發展的,甚至“數字化”可以大閉環監控“自動化”的執行。而在工業互聯網的場景下,這需要一個水利應用邊緣服務器。我的《智能編碼器發明專利》,就是提供一個多功能多輸出的智能化可設定編碼器,一個信號給自動化,一個信號給遠程數字化,再有一個功能是可以知道判斷編碼器是否還在正常工作。這個編碼器(代碼9600)正計劃本月與《中國工控網》合作,供自動化行業的網友試用活動。——編碼器產品試用活動預報廣告。我就是個賣編碼器的。

——在手機上已是APP各種應用軟件。在工業是有物理化的硬件與數字化軟件,對應的就應該是各種“細分工業場景應用功能邊緣服務器”了。

邊緣服務器的目標,是在工業互聯網的場景下,工業制造不僅僅是生產商品,工業制造同時也制造數據,為制造兩端的人服務,實現商品與數據等值交換的大閉環。

自動化,數字化和工業互聯網,其實是三個不同的功能,并非自動化升級到數字化,再連到工業互聯網。它們功能不同。自動化是解決了效能與產能的問題,包括安全性。數字化是要人管理機器,讓機器聽話,為人而服務,包括安全性監控的大閉環。而工業互聯網是從消費者終端市場發動,要工業制造更好地為最終買單人服務,通過互聯網。

往往數字化的要求,是從傳感器開始就與自動化分路而行,平行發展。而工業互聯網的啟動源頭,是從消費市場的人群的市場需求,倒過來要求生產制造的人群,怎么做更好,為市場人群(客戶大基數)服務,以獲得價值利益的顯性閉環。如果沒有終端消費市場的客戶利益設計,只是幾個有錢的大廠之間玩玩數字化,那就沒有必要INTERNET了,只需要局域網,甚至拿工業以太網玩玩吧。

物流網,生產的商品的流動

物聯網,生產數據的產生與流動

互聯網,更廣泛性的數據與價值的流動與價值等值交換的閉環。

自動化,是生產商品

數字化,是生產數據,為生產的商品增值

工業互聯網,是數據流動,是制造的商品與數據的價值兩端聯系。

制造端的人,制造商品,產生數據為商品增值,消費端的人,為增值的商品價值買單,提供數據。

實際上這樣的推理(注意是推理,不是導購哦),是基于工業互聯網誰來買單,中國制造為什么需要有“工業互聯網”的問題。

誰來買單,誰會受益?這是“第一性原理問題”。

風口在哪里,是誰買單誰說了算的問題。

工業互聯網真正的買單人是誰呢?

嗯,我們一起做一下PEST分析

2.jpg 

誰是真正的買單人?

政府政策拉動——政治環境而言,真正對制造業的社會要求本質,是經濟增長,稅收,就業率,社會穩定。

(政策拉動,補貼不如減稅,過去一次次的補貼拉動,風電、太陽能、新能源車的效果怎么樣?還不如今年兩會上宣布的增值稅減稅3%來的讓外媒都一致看好,股市應聲而上,德國工業也要看中國減稅刺激政策的幫忙了,而中美貿易戰談判,美方媒體也調子改變了,似乎也要“雙贏”了。請看我上一篇花匠文章吧)

即使需要政策拉動的補貼,也應該是在基礎端的,普惠性的,以不破壞市場競爭公平性為原則的。而要謹防陷入“補貼灰色風險”——但愿這只是小人之心。

 3.jpg

資本投資拉動——資本投入是制造的觸動,而非事件本質,投資的根本是能看到市場與盈利的空間。(中國股市中非理性瞎投的除外。)

4.jpg 

工廠自身的投入拉動——制造的企業本質,從市場上獲得盈利,且長久穩定的盈利。并制造出滿足市場客戶需要的產品,以此盈利并長久性盈利,是私企投資人以及干活的人共同的人生價值實現的成就感。

(那些投機騙補的;那些急于膨脹空心化做大,并上市騙股民的除外,他們不能代表企業家。)

企業創新投入的風險評估:

創新的目的是什么?誰是真正的買單人?他們為什么會買單?

創新風險:不可知不可控的供應鏈與技術成熟度(國外技術壟斷,或者供應鏈上的被國外壟斷),供應鏈上的品質管控不可控,技術成熟性不夠,不可控的知識產權保護。創新目的與買單人的設定錯誤,等等,都要做預先的評估與風險防范。

在工業環境,互聯網的那種“魯莽定律”肯定是不會成功的,工業需要更多的邏輯必需條件,工業的顯性閉環周期更長。

市場消費需求拉動——制造的商品本質,是生產制造出價廉物美,時尚個性,明白消費,品質安全,是消費者購買商品及生產者共同有的幸福獲得感。

——這才是工業互聯網的真正買單人,欲望驅動力是終端消費市場!

那么對于終端消費市場,或者說要成為“制造強國”的目標,中國制造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中國人口基數大,再加上鼓勵出口,過去的自動化本質上是產能效能目標,以產能海量,來平攤降低制造成本,并以機器保證的一致性,保證平均在及格線上的品質。這一點中國制造是成功了。然鵝。。

5.jpg 

但是,中國制造存在兩個明顯的軟肋,一個是普遍對國貨品質的信任危機,另一個是制造環節上的被國外技術壟斷(或供應鏈環節的被壟斷卡脖子)現象嚴重,而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的目標,就是要解決這兩個問題,而不是再加深這兩個問題。

中國制造國貨最大的軟肋,是消費市場對于國貨品質的信任危機。這也難怪,有話說“有奶便是娘”,中國小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要吃進口奶粉長大,而對國貨奶粉的不信任,吃了進口奶粉的一代,或者買了進口奶粉的父母親這一代,自然培養出對國貨缺少了點信任感。那些已經身在中國制造環境中的人,卻也是“國產的都不行”“看到國產的就狠狠地砍價”的強化了國人崇洋媚外的心態,對有品質的國貨生存環境的惡化。國貨品質的信任危機嚴重,這正是身在中國制造環境中的人群需要一起反思的問題。

中國要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就是要解決如何提升生產制造的品質,如何喚起消費市場對于國貨品質的信任,為使用國貨而自豪,如何讓中國制造的從業者人人都有一份成就感。這是“制造強國”的感覺。不管你是在賣進口產品的做中國制造服務的,還是在第一線直接生產中國制造國貨的。這是衡量“正能量”還是“負能量”的標準。

國貨生產中,從數據到客戶經過了很多的層次。工業互聯網到底是從哪里開始聯系到客戶?以提升國貨品質,改善消費市場對于國貨品質的認識。

以客戶,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機器以技術為中心,這是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畢竟不是機器跟機器之間去談情說愛,最終實際上還是以人——客戶為中心,服務于人。

個性化服務性生產,一品一碼安全追溯鏈,這就需要“邊緣服務器”

這就是邊緣服務器、云,工業互聯網的應該出現的背景。

“云”作為數據緩沖,存儲,中轉安全隔離區。加以區塊鏈技術。

邊緣服務器,融入AI與5G技術,下聯傳感器,中聯自動化控制器(總線技術),上聯云,結合區塊鏈技術。

TSN時間戳的標準制定,為自動化控制器實時控制服務提供了統一標準的條件。邊緣服務器最終的目的,是AI學習各個生產過程的特征優化,并為終極消費市場服務,而不是過去的以產能為目標的自動化。

在工業互聯網的場景下,自動化已是服務業了,圍繞著兩個新課題:為終端消費市場個性化服務,為中國制造(解決兩個軟肋)成為制造強國而服務。

要提高品質的根本還是人,產品品質的目標制定,設計到品質跟蹤追溯,以人為中心,消費市場的人,與制定產品目標及管理執行的人,需要人與機器的互聯,而不是盲目相信機器與物。盲目跟風“國外最新進的技術”。

英國《金融時報》克里斯?賈爾斯華盛頓最新報道:

“數字革命仍未能改善全球經濟表現,擊破了人們對科技將開始幫助各經濟體擺脫生產率增長長期放緩的期望。這種放緩已導致生活水平的下降。”

數字革命,革誰的命?

對于中國社會利益而言,制造的本質,是經濟增長,稅收,就業率與社會穩定,是提供價廉物美,時尚個性,安全可靠可信度的產品。

而不僅僅是比拼誰先引進了“國外最新技術”,實質是可能被引入技術壟斷陷阱的導購式“布道者”設的局,“我布局,讓你們都著了道”。(這是風險評估,沒有針對性)。

前車之鑒:

在提出工業4.0后,德國工業增長率反而是逐年下降了,那是掉進了單純以技術為中心的,卻是被少數“技術先進”集團壟斷的陷阱中。

而工業互聯網的先驅美國GE,也是因沒有找到市場客戶大基數與價值利益顯性閉環,被投資者們早早拋棄。

而在中國制造,工業互聯網真正的買單人應該是終端市場消費者大眾群體的愿望,應該是為了解決中國制造的兩個軟肋,向制造強國愿望前進的社會利益需求而生。

我們依稀可以看到風口在哪里了嗎?

離終端市場近的(客戶大基數),為終端市場服務的,能夠顯性閉環的,工業場景應用功能邊緣服務器,個性化服務、透明生產、一品一碼安全追溯的一個個邊緣服務器,與它們的連接網絡通道。

——————

本篇純屬一個花匠的開環臆想,沒有閉環條件,也無法閉環。有想法沒有“意見領袖”。本文作者沒有什么影響力,看得不舒服的人大可不必緊張,就當沒看過。

(我就納悶了,那些“既沒有在德國制造實踐過,又沒有在中國制造實踐過”的賣進口貨的導購們,怎么就成了中國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的“意見領袖”?)

我們確實要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但也不至于再一次掉入國外少數壟斷集團的壟斷技術設下的陷阱,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目標,恰恰是要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去中心化的。在中國工業互聯網的場景下,自動化就是服務性行業了,包括國外“先進”技術。我們一起努力,好好為中國制造為消費市場服務吧,好好為中國制造“兩個軟肋”的問題解決服務吧。

順帶,佛系流行,本花匠不敢落后,也夾帶一個我的佛系工業思維。

6.jpg 

一花一世界,百花一春天。

不忘再介紹一下花匠身份。花環中間隱約有風口可見哦。

 7.jpg

8.jpg 

上周攝于上海嘉定紫藤園。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