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機器人正快速成為制造業的重要參與者,不過要讓你猜哪國機器人滲透率排世界第一,恐怕大多數人都會隨口說出機器人文化濃厚的日本和經常拍機甲大戰電影的美國。不過,答案卻有些出乎意料,工業機器人滲透率最高的國家居然是韓國。
韓國是機器人強國,其工業機器人生產商已占全球5%左右的市場份額。從1990年之后的20年間,韓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以超過12%的復合增長率快速擴張,總保有量增長了近10倍,也出現了韓國現代、Robostar、東部機器人、阿爾帕機器人、斗星機器人等知名企業。
早在2016年韓國政府就投入4.5億美元,欲打造全球最大的機器人企業,韓國方面預計在2020年取得成效。
2017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量為38萬臺,雖然13.8萬臺由中國買走,排名第二的韓國僅占據了其中的4萬臺,但韓國已經蟬聯工業機器人第二大買家多年,甚至美國德國也長年居于韓國之下。
韓國的工業機器人,主要分布在電子產業和汽車制造業,而上述萬人對應的機器人臺數全球第二的新加坡,90%的工業機器人也是用于電子產業。排名緊隨其后的德國和日本,主要將工業機器人應用于汽車產業。
不過近年來韓媒對于中國的機器人業顯得“頗為關注”!去年3月韓國機器人產業協會曾發布《機器人產業競爭力調查》報告稱,韓國機器人產業與中國、美國、德國和日本等國家相比,在競爭力指數上存在巨大差距。雖然,中國目前萬人對應的機器人臺數還排不進全球前二十。但這是從2013年的25臺增長而來,對應的復合年化增長率為28.4%。可以說,中國正在追趕!中國已從“機器人大國”成長為“機器人強國”,相比之下,韓國創新增長似有落后趨勢。
據韓國產業研究院報告稱,中國機器人市場將于2020年成為世界最大市場,規模達66萬億韓元(約合4100億人民幣)。除此之外,IFR估計到2020年,中國會進入這個列表的前十名。
近日,韓國媒體更是發表了這樣的言論:韓國機器人利用率居世界首位,但卻沒有一家國際級機器人制造商。這背后面臨的是零部件技術能力低下、人才短缺等棘手問題,專家建議,韓國應該多學學中國。
目前,中國在協作機器人、雙臂機器人、復合機器人等新一代機器人領域,有的技術中國已走在國際的前端。在機器人市場比例越來越高的個人用服務機器人領域,中國憑借價格競爭力迅速崛起。得益于大規模量產設施和低廉的人工成本,中國生產出了大量價格低廉的機器人產品。但從服務機器人的質量來看,中國還是落后于日本、美國、德國和韓國。不過,近年來中國進一步加強了機器人產業崛起政策扶持力度。去年,中國機器人市場的規模比過去5年的年均增長率高達30%。其中商業機器人、停車機器人等服務型機器人的市場規模有望從不到20億美元到2020年增長到4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