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物流機器人公司「Syrius炬星」已于近日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本輪由真格基金領投、明勢資本跟投,由一葦資本擔任財務顧問。此前,Syrius炬星曾于去年7月獲得由明勢資本領投的近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記者曾對Syrius炬星有過詳細報道,與大多公司以無軌AGV機器人切入智能倉儲賽道不同,Syrius炬星選擇的解決方案是自主移動機器人(AMR)。目前,其名為“炬星AMR”的首款產品已經開始量產,預計將于6月開始向海外客戶發貨。
Syrius炬星也于今日發布其“24小時整倉快速自動化”解決方案。簡單理解:客戶只需準備一個空倉庫,Syrius炬星可以在24小時之內完成貨架搭建、地圖繪制、業務邏輯設置、以及貨物上架,將空倉庫改造成自動化倉庫。據創始人蔣超介紹,這套方案可以在不大的空間內儲存大量SKU,適用于電商、第三方物流、醫藥、電子等多個場景。
記者曾介紹過AGV與AMR的區別:AGV只能采用固定路線運輸,遇到障礙物也無法繞行;AMR則可以根據工廠建筑物圖紙進行導航,生成最便捷的路線,還可以對障礙物進行繞行。這意味著,AMR的靈活性高于AGV,可以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做出及時調整。
另外,AMR不需要對于原有的倉庫進行改造,可實現快速部署。蔣超介紹到,AGV需要大量前期投入,客戶算不清ROI,自然很難立刻落地。而AMR方案卻能很快進行POC測試(針對客戶具體應用的驗證性測試),客戶能迅速理解AMR價值,前期投入門檻也很低,更容易被接受。
和純人力倉庫相比,蔣超認為,現在的AMR方案“代替了人的一雙腳”,無需培訓、不會出錯,對員工的要求大幅降低。雖然在國內,人力成本仍然較低,智能倉儲需求尚未完全爆發。但伴隨著老齡化、GDP增長和用工規范,這一拐點也日漸臨近。像AMR這樣的柔性解決方案,更適合國內復雜的市場需求,將會更快落地。
需求爆發之前,相關企業必須盡早布局,這也是近幾年來智能倉儲賽道持續火熱的原因,Geek+、鯨倉科技、靈動科技等都先后完成大額融資。
而在落地方面,蔣超告訴36氪,智能倉儲從一開始就是個全球市場。雖然目前國內需求不大,但海外訂單很踴躍,Syrius炬星也在去年年底發布方案之后,拿到了德國、日本的訂單。“在和各個地方的客戶交流時,我們得到了一個判斷,AMR全球市場將在未來3-5年膨脹100倍”,蔣超表示。
巨頭的動向也驗證了這一點,作為AGV應用的標桿企業,亞馬遜于近日宣布收購倉儲機器人公司CanvasTechnology,后者的核心方案正是利用機器視覺解決揀貨難題。DHL也宣布2019年將會投入3億美元在自動化倉庫上,會改造掉其北美350個倉庫,也是利用AMR的解決方案。
蔣超告訴記者,Syrius炬星目前的核心業務有三: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發,包括傳感器、算法、集群控制方案等;機器人生產和制造,已經具備量產能力;機器人管理和咨詢服務,幫助客戶用最低成本導入自動化解決方案,完成倉儲機器人落地的閉環。
AMR方案的橫向對比上,Syrius炬星也面臨一些競爭。蔣超認為,炬星的優勢有二:1.量產:Syrius炬星已經自建組裝生產線并成功摸清楚了一套量產SOP,又有90%零部件是自己設計和制造的優勢,經過長時間大量測試能保證出品質量和效率;2.完整解決方案:“24小時整倉快速自動化”為客戶提供了倉庫信息化、自動化的全套解決方案,無論是新建倉庫還是傳統倉庫升級改造,Syrius炬星都能為客戶提供靈活、安全、可靠的一站式服務。
另外,由于具備成本優勢,Syrius炬星也計劃未來自己準備一批機器人集群,更靈活地支持客戶POC;也能提供融資租賃服務,與客戶一起運營倉庫,進一步降低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