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企業動態 > 資訊詳情

歐盟發布AI倫理指南 提出未來AI系統應該滿足的七項要求

時間:2019-04-12

來源: 安防知識網

導語:?據美國科技媒體TheVerge報道,歐盟本周一發布了一系列關于發展人工智能(AI)倫理的新指南,作為企業和政府開發人工智能倫理應用的指導方針。

據美國科技媒體TheVerge報道,歐盟本周一發布了一系列關于發展人工智能(AI)倫理的新指南,作為企業和政府開發人工智能倫理應用的指導方針。

這些規則不同于美國科幻小說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Asimov)的“機器人三定律”,沒有直截了當地提供一個道德框架來幫助人類控制兇殘的機器人。相反,當人工智能整合至醫療、教育和消費技術等領域時,它們可澄清一些影響社會的模糊而分散的問題。

微信截圖_20190412174817.png 

因此,舉例來說,如果一套AI系統在未來某個時候診斷出你患有癌癥,歐盟的指導方針將確保下列事情的發生:軟件不會因種族或性別而產生偏見;不會推翻人類醫生的反對意見;患者有權選擇聽取AI診斷意見。

這些指導方針有助于阻止人工智能胡作非為,并保證在行政和官僚主義的層面上,不會制造出阿西莫夫式的謀殺謎團。

為了幫助實現這一目標,歐盟召集了52名專家組成的小組,提出了他們認為未來AI系統應該滿足的七項要求。具體如下:

-人類作用和監督:人工智能不應該踐踏人類的自主性。人們不應該被AI系統操縱或脅迫,而且,人類應該能夠干預或監督軟件做出的每一個決定。

-技術的穩健性和安全性:人工智能應該是安全的、準確的。它不應該易于受到外部攻擊(例如對抗性實例)的影響,而且,應該是相當可靠的。

-隱私和數據管理:人工智能系統收集的個人數據應該是安全的、私有的。它不應該讓任何人接觸,也不應該輕易被盜。

-透明性:用于創建人工智能系統的數據和算法應該是可訪問的,軟件所做的決定應“由人類理解和跟蹤”。換句話說,操作員應該能夠解釋AI系統所做的決定。

-多樣性、非歧視和公平性:人工智能提供的服務應面向所有人,無論年齡、性別、種族或其他特征。同樣地,系統不應該在這些方面存在偏見。

-環境和社會福祉:人工智能系統應該是可持續的(即它們應該對生態負責)并“促進積極的社會變革”。

-問責制:人工智能系統應該是可審計的,并被納入企業可舉報范疇,以便受到現有規則的保護。應事先告知和報告系統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人們會注意到上述一些需求非常抽象,很難從客觀的角度進行評估。(例如,“積極的社會變革”的定義因人而異,因國而異),但其他定義內容更為直截了當,可以通過政府監督進行檢驗。例如,用于訓練政府AI系統的數據實行共享,可能是對抗偏見性算法的好方法。

這些指導方針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它們可能對歐盟未來起草的所有法律造成影響。歐盟一再表示,希望成為AI倫理領域的領導者,并通過《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表明,愿意制定影響深遠的法律,以保護公眾的數字權利。

不過在一定程度上,歐盟是由于環境因素而迫不得已充當這一角色的。在投資和前沿研究方面,歐盟無法與美國和中國――AI領域的世界領先者――一爭高下,因此,它選擇了倫理作為塑造技術未來的最佳選擇。

作為這項工作的一部分,本周一的報告包括了一份所謂的“值得信賴的AI評估列表”,以便幫助專家找出AI軟件中存在的潛在弱點或危險。此列表中的問題包括“是否對系統在意外情況和環境中的行為進行了驗證?”和“是否對數據集內的數據類型和范圍進行了評估?”

這些評估清單只是初步措施,歐盟將在未來幾年收集企業反饋,并在2020年期限內提供一份最終報告。

范尼?希德韋吉(FannyHIDvegi)現在是數字版權集團AccessNow的政策經理,也是參與撰寫這份指南的專家之一,他說評估列表是報告中最重要的部分。希德韋吉向TheVerge透露,“它提供了一個實用的、前瞻性的視角”,來緩解人工智能的潛在危害。

“在我們看來,歐盟有能力、有責任站在這項工作的最前線,”希德韋吉說,“但我們認為,歐盟不應停留在倫理指南水平……而應該上升到法律層面。”

另有一些人懷疑,歐盟試圖通過影響巨大的倫理研究來規范全球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式。

智庫機構數據創新中心(CenterforDataInnovation)的高級政策分析師艾琳?奇沃特(ElineChivot)在接受TheVerge采訪時說:“通過為AI倫理創建黃金標準來確認歐盟在全球AI發展中的地位,我們對正在采取的這種方法持懷疑態度。要成為AI倫理的領導者,首先你必須在人工智能領域遙遙領先。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