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場景或許還需要等待,但即將在東京奧運會上出現的機器人隊伍,卻開始讓人有了這樣的想象。
不久前,東京奧組委等機構就發布了“2020年東京奧運會機器人計劃”,展示了不同用途的各種機器人產品。
這不是機器人第一次在奧運上出現,但在東京,機器人起到的作用很可能將超越以往所有奧運會,這也將成為機器人科技最好的展示舞臺。
東京奧運吉祥物。
機器人成奧運生力軍
去年2月,東京奧組委公布了最終中選的奧運吉祥物設計方案——充滿未來感的一對機器人形象。
日本對機器人的喜愛由此可見一斑,而在奧運賽場,機器人也將承擔起相當的任務。
根據東京奧組委等機構日前發布的“2020年東京奧運會機器人計劃”,在東京奧運會上,將有種類繁多的機器人出現。
其中包括可以與人對話并且幫人類拾取遞送物品的“人類支持機器人”,還有一種擁有可容納12千克物品的箱子的“遞送支持機器人”與之配套。
除此之外,東京奧運會上還會配備一款形似背包的助力外骨骼設備,可以大大減輕體力勞動者腰部負擔,最多可減輕腰部肌肉負擔約40%,可用來幫助搬運行李。
項目負責人坦言,這些機器人的引入可以展示其實用性。東京奧組委副秘書長古宮正章也表示,“我們希望這屆奧運會,能夠在使用新技術上成為有史以來最具創新性的一屆?!?/p>
而除了那些可以在體力勞動上幫助人類的機器人之外,還將有其它類型的機器人。比如可以提供多語言服務的導覽機器人等。
據東京奧組委介紹,這些機器人只是該計劃中首批展示的產品,隨著奧運會的臨近,還會有更多服務于奧運會的機器人亮相
助力外骨骼設備。
老齡化加速日本機器人使用
古宮正章認為,機器人將幫助人們參與奧運會并改善他們的體驗,無論他們年紀大小或是身體狀況如何。
不過,日本并不是第一個在國際大賽上引入機器人的國家。
比如在2018年的平昌冬奧會上,就出現了一支由85臺機器人組成的隊伍,提供輔助運動員、清理場館、翻譯等服務。
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期間,也出現了機器人的身影。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也有會多國外語,能提供咨詢和運送行李服務的“福娃機器人”投入使用。
另外,在一些項目的國際比賽中,也出現了用于回收比賽器材等用途的機器人設備。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同一年,還舉辦了“機器人世界杯”,包含了足球、籃球、舉重等項目。
而據英國媒體BBC評論,充分使用機器人也說明了日本當下的社會目標:由于人口老齡化,他們希望能有更多的機器人來幫助人類完成工作。
里約奧運上的高科技設備。
奧運會成高科技最佳展臺
事實上,除了機器人之外,東京奧運會還將在很多細節上體現出科技的進步。甚至有消息稱,在東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將出現“人造流星雨”表演——通過從衛星上向地球發射人造隕石,營造出流星雨的效果。
看起來,通過奧運會的契機展示高科技,已經成為每屆奧運會都必不可少的“環節”。
比如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引入了高速攝像機;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出現了大規模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首次使用了高清數字電視轉播。
2000年悉尼奧運會開啟了轉播中實時移動的“世界紀錄線”技術;2008年北京奧運會,則使用了包括地面升降舞臺、地面LED系統、轉播系統等大量尖端科技。
在上一屆里約奧運會上,也出現了VR轉播、賽艇GPS定位等技術。
等到東京奧運結束之后,2022年北京冬奧會也將是一場高科技的盛宴:包括智能新能源交通、5G信號傳輸、云技術轉播等技術的應用,將使北京冬奧成為最具科技含量的奧運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