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技術前沿 > 資訊詳情

求解工業互聯網

時間:2019-04-02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導語:今天大家做工業互聯網平臺還在探索階段,也在相互連接、相互整合的過程。”

3月31日舉行的2019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工業互聯網”話題分論壇上,主持人的結束音剛落。主席臺上就瞬間涌上大批人,爭相找發言嘉賓要求交換聯系方式,一度差點堵塞了從主席臺到門口的道路——這是此前對話環節未曾出現的場景。

這正是當下國內企業對于工業互聯網態度的折射。一方面,企業對于引入工業互聯網系統的訴求極為強烈;但另一方面,實際上并不很明確自己要的是什么,更擔心投入產出短期內難成正比。更進一步的溝通自然成為重要解決途徑。

引入智能制造確實是一項長期艱苦的決定。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專訪時,艾比森光電董事長丁彥輝就介紹,公司在2014年前使用的是另一套業務流程系統,但隨著公司規模做大,“到后面發現沒法用了。2014年我們發現需要更強大的軟件支持。”

此后,艾比森引入了SAP軟件系統,重新梳理公司業務流程。但在系統轉換和新系統運行中,也數度遭遇瓶頸,當然目前已經運轉順暢。

不過那是2014年,在工業互聯網理念盛行的2019年,實際上全球軟件系統公司都在發力探索,中國就是其中龐大的落地市場。

其發展也分成了三個階段。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孫雁飛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道,智能制造是第一階段,此后是工業互聯網階段,再是工業與消費互聯網融合的新互聯網階段。“今天大家做工業互聯網平臺還在探索階段,也在相互連接、相互整合的過程。”

不可避免的轉型曲線

丁彥輝仍然記得,引入智能制造系統是一個反復曲折才終能達到期望目的的過程。

在2014年發現此前使用的系統難以配合公司發展路徑之后,艾比森選擇與SAP合作,構建先進制造的IT架構,此后還與三菱公司合作,對接精細化管理的業務咨詢。

2014年底,與SAP的合作項目啟動,2016年正式上線。“開始難度很大,現在用得比較順了。此后效率大幅提高,我們還是非常成功的。”丁彥輝道。

顯然,這中間不僅涉及新舊系統的轉換,要重新梳理戰略、流程、組織架構;還涉及企業對新一套系統的重新適應。這背后需要投入的成本和決心可想而知。

至于開始的艱難,他至今記得一個細節,“當時這個項目的負責人,一個周日的早上約我去辦公室。一進來就哭得不行,說又失敗了,搞不下去了。”說話時丁彥輝沒了當時的緊張,但回想起來,那其實只是穿越在發展波峰和波谷之間的黑暗期。

在此后交流中,他也得到了答案。“SAP相關業務的負責人也向我們介紹過,當時有一半以上企業是轉型不成功的,在這里要有很大的投資。”丁彥輝進而指出,其實使用系統過程中存在一個規律,類似壓力測試。在某個時間點是高潮期、某個時間是低谷期,過了低谷后一段時間就會看到希望。“因此在每個時間點都會有所計劃。”

當然,也不是所有企業都非得用重新更換一套系統的方式進行轉型,也并非所有類型企業都承載得起其間壓力。這還涉及到具體行業訴求,企業自身運營情況及所處的發展階段等問題。

按照丁彥輝總結出來的經驗,“SAP是跑得很快的汽車,但流程、制度是高速公路,路是否修好決定了車能不能跑。”

換言之,如果企業內部流程梳理得很好、最重要是財務非常規范,就可以根據需要考慮引入類似智能制造系統(或者工業互聯網平臺),沒有這個前提,基本就無法實現。

“中國民營企業發展是存在一定規律的。做到一定程度就會遇到瓶頸,這時候要做不同的事情,就會帶來很大變化。”丁彥輝向記者表示,每個階段做的事情不同,所以組織能力、商業模式設計、流程、人才團隊建設等,區別都非常大。如果能踩準時間,在不同時候有不同的規劃和創新,才會有進一步的飛躍發展。“我認為我們這個行業(LED顯示)做到10億規模,再不上類似的系統就會卡在這里,再也上不去了。”

整合期的工業互聯網

在前述分論壇現場,出席發言的嘉賓背景也很豐富,包括學界、產業界、互聯網界、軟件界等。這反映出,基于不同的產業發展考慮,布局在不同層面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始涌現。而國外相關巨頭,包括西門子、SAP、Oracle也正試圖搶占中國龐大的細分場景。

孫雁飛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了業內的發展邏輯。從2013年德國提出工業4.0,美國隨后提出先進制造,到了中國,這一概念到今天也演變成了“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概念在中國產生的大背景是,前有消費互聯網(對應出現產業互聯網),覆蓋面會比先進制造和工業4.0更大。”孫雁飛進而指出,提出這樣的概念很大程度是回歸到中國制造企業的實際情況。其成熟度、復雜度和覆蓋面會比德國和美國更加復雜。在德國,大部分中小企業的生產自動化程度非常高,但中國中小企業的生產狀況有很多地方還有很多不足,比如在“5S”、“6Sigma”等管理層面還有較大差距。

他坦陳,在智能制造、智慧工廠方面,德國企業的確走得比較靠前,像寶馬、西門子都屬于標桿。但那更多是指智能制造,而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基于A(人工智能)B(區塊鏈)C(云計算)D(大數據)技術搭建的平臺。

“工業互聯網是大的網絡化社會化平臺,這是兩個不同時代的概念。”孫雁飛具體道,不僅僅是幫助工業制造型企業在這上面提升自身的能力和做出更好的產品和服務;還有一點,賦能于廣大制造中小企業,基于這個平臺可以共享相關資源、提升自己的制造競爭力。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采訪,當前工業互聯網仍處在探索階段是行業共識。鑒于其涉及的工業領域本身尤其細分和龐雜,同時懂得IT和OT的人才也很缺乏,平臺型企業仍有諸多需要探索的方向。

“今天更多是中國企業在做工業互聯網。GE對旗下主打先進制造業務的公司Predix進行業務調整,引發大家對先進制造的懷疑。但我認為只是遇到了瓶頸,中國的工業互聯網也遇到一些瓶頸,在找突破。”孫雁飛向記者表示,大家都走過智能制造這條路,現在是考慮如何把平臺搭建起來,這是一個社會化的話題。“目前我認為,包括三一在內的企業,所有廠商都處在探索搭建,在相互連接整合的過程。”

金蝶國際軟件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徐少春則進一步指出,美國最典型的工業互聯網也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完美。“工業互聯網在全球都在重構當中,中國現在跟德國的4.0,跟美國的先進制造,幾乎是在同一個起跑線。我覺得我們的機會來了。”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