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是我國傳統支柱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但是自2007年以來紡織行業外部環境與政策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下調、銀根緊縮、生產要素價格上漲,特別是去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使紡織行業的形勢出現了下滑的趨勢。
行業運行出現下滑趨勢
2008年紡織經濟運行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具體表現在:
生產步伐明顯放緩。2008年1~11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31623億元,同比增長14.3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2個百分點,主要產品化纖、紗布、服裝產量均實現一位數的增長,但增速同比均有較大回落。
投資大幅下滑。2008年1~11月全行業500萬元以上規模的企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72億元,同比增長8.7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2.2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5647個,比上年同期減少6.15%。
出口出現了整體的萎縮。2008年1~11月全行業共出口紡織服裝1732億美元,同比凈增長7.8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2.25個百分點。其中,服裝出口同比凈增長3.1%,增速下滑19.09個百分點。
行業效益出現負增長。產銷增長全面減縮的同時,行業盈利大幅下滑,這使虧損面持續擴大。2008年1~11月,規模以上紡織行業利潤總額為1042億元,增長率出現負數,為-1.77%。虧損企業由去年的7292家,擴大到9654家,行業虧損面由16.97%,擴大到20.44%。由于效益下降企業運行困難,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從業人數首次出現了負增長,1~11月,從業人數比上年同期減少1.24%。
宏觀經濟形勢惡化成主因
紡織行業出現下行趨勢并面臨重重困難,與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密切相關,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國際經濟形勢惡化,消費需求疲軟。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以及升級的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造成明顯的負面影響。金融危機使得美國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緊縮,習慣信貸消費的美國居民在消費增長方面缺少支撐,同時失業人口迅速增加,造成居民收入增長減縮,這些因素帶來消費支出增收下降。從金融危機對紡織品的影響方面來看,歐洲、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都受到波及,日本去年二季度居民消費同比下降7.8%,是近年來少見的需求萎縮,澳門去年1~8月商品零售額只增長1%,也是近5年最低的增長速度。國際經濟形勢的全面惡化,紡織品服裝的國際需求持續疲軟,加劇了我國紡織行業出口壓力。
第二是人民幣升值加速,出口壓力增大。2008年上半年人民幣升幅超過3%,加大了出口企業報價風險和匯兌損失。下半年受美國經濟形勢影響,美元匯率趨于穩定,三季度人民幣兌美元升值0.7%,給出口企業緩解了一定的壓力。但是人民幣對歐元快速升值,為4.7%。受匯率變化影響,7月份起我國對歐美紡織品出口額增收較上半年有所回落。對歐洲出口是我們紡織行業出口增長的最主要拉動力,人民幣對歐元進入升值通道,加大了紡織品服裝對歐洲出口壓力。
第三是要素價格波動,企業成本明顯增加。2007年以來紡織原材料、能源動力、物流、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價格開始迅速上漲,新勞動合同法實施、棉花進口等都給紡織生產企業帶來較大的成本壓力。出口退稅率連續下調,給出口企業帶來較大損失。經過2008年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據初步估計2008年以來紡織企業綜合成本增加6%以上。
第四是銀根緊縮,企業融資困難,難以正常運營。2008年7月央行連續上調存儲準備金率,各大銀行銀根緊縮,貸款減少,利率增加。紡織行業9.4%的中小企業從銀行貸款難度比較大,能貸款的款項又承受較大上浮利率,企業正常費用大幅提升。一些設備更新、節能減排企業投入無限推遲。當前國家貨幣政策有所放松,但是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還沒有完全落實,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仍然突出。
第五是2008年我國GDP仍然保持平穩增長,但面臨下行的風險。2008年三季度GDP同比上漲9%,下降0.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根據國際貨幣組織最新預測,2008年全球經濟增長3.9%,比上年下降1.1個百分點。受國內外經濟增長減縮影響,企業市場信心不足,紡織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乏力,投資總額增速和新開工項目明顯下降,這將妨礙行業技術進步和升級步伐。
出口有望繼續保持增長
2009年,紡織行業面臨的國際經濟形勢會更加嚴峻。2009年紡織行業出口可能要出現進一步下降的趨勢,同時也會面臨著貿易保護主義的干擾。但是應該看到,從市場基本面和競爭格局看,紡織行業在國際市場上仍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一、目前占行業出口總額40%以上的美、歐、日三大傳統市場出現較大波動,但是多年來紡織行業憑借出口產品總量齊全、品質優良、價格合理的競爭優勢,得到發達國家采購商和消費者的青睞,在過去市場上形成相對比較穩定的份額,出口不會因為需求波動而嚴重萎縮。隨著美、歐等國高檔面料、紡織機械、高檔時裝等產業鏈、高端生產環節進一步向我國及周邊國家轉移,以及我國企業走出國門,開拓營銷渠道,擴大自主品牌戰略,在國際市場銷售,拓展在發達國家的市場空間,可能性仍然存在。
二、隨著東南亞各國紡織產業鏈與我國紡織行業聯系日益密切,我國紡織行業為東南亞國家配套供應的化學纖維、面料等上游產品,還會有相對穩定的空間。
三、俄羅斯、拉美、非洲等國家,居民消費需求以較快速度增長,與其自身紡織生產能力的加速,會給我們紡織行業開拓新興市場提供多元化的機遇。隨著產業進一步調整升級,各項生產要素成本持續上漲,紡織行業出口總量不會有大幅度增長,但是隨著出口產業附加值的提高,行業出口總額仍將保持一定增長。紡織行業經過多年奮斗取得的國際市場份額,有望繼續維持。在國際貿易環境基本穩定的情況下,預計2009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可以增長6%~8%,這個增長的基本速度,對于確保行業持續穩步發展、改善民生、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的作用十分重要。
內需拉動將強力增長
為實現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宏觀經濟目標,去年四季度國務院出臺拉動內需的十項政策措施,又頒布了促進輕紡行業健康發展的六項措施。國務院還將發布紡織行業振興規劃,為確保紡織行業的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創造十分有利的條件。
因此,2009年從國內經濟政策環境來看,紡織行業存在進一步依靠內需拉動的良好機遇。從行業自身發展歷程看,國內市場是紡織行業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內需持續穩定擴大為行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條件:2000年到2007年我國城鄉人均消費分別增長108%和101%,年人均紡織品消費量從2000年的7.5公斤增長到2007年的14.6公斤,紡織行業內銷比重也由2000年的60%提高到目前的70%。發達國家年人均消費水平為30~40公斤,是我國目前水平的兩倍以上,這意味著我國紡織品服裝內需市場潛力依然巨大,而13億人口的龐大消費總量決定內需市場必須依靠本國紡織產業來滿足。因此,2009年隨著國民經濟進一步發展,以及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效果顯現,內需市場發展潛力逐步釋放將為紡織行業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方面是包括服裝、家用紡織品等的終端消費需求不斷增長。隨著國家提高農村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的政策落實,以及三農問題的逐步解決,目前處于較低水平的農村消費將以較快速度增長,城鎮居民收入水平將穩步提高,具有較好品質的大眾產品消費需求將增加;同時居民消費結構還將增加優質、個性化、具文化內涵的高檔產品消費。因此,預計2009年商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可以保持在20%左右。另一方面隨著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醫療、衛生、農業、交通等相關產業的投入,將增加對土工合成材料、醫療衛生紡織品等產業用紡織品的需求,從而帶動產業研發和應用能力提升,2009年紡織品行業有望上一個新的臺階。
2009年紡織行業經濟增長的走勢,其基本特點是:國際金融危機下外需不足,將會給紡織行業出口造成更大壓力,但穩定外貿出口依然存在有利條件;國內政策趨于寬松,內需市場在趨于穩定的同時,將逐步成為確保行業發展的主要支撐。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下一篇:
?
五大紡織子行業年關告急?
從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了解到,在協會下屬子行業最新上報來的2008年1-11月份統計報告中,不少行業出現的困境值得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