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中國傳動網、中國運動控制產業聯盟主辦,廣東美的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高創傳動科技開發(深圳)有限公司協辦的“扎根制造,行穩致遠”——2019智能制造&中國運動控制行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上海會通自動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運動控制產業聯盟理事長蘇崇德先生發表了題為“揭開制造本質”的主題演講,本文根據蘇老演講錄音整理。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經濟體制造成了不同的制造本質,50-60年代,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是實業報國,大家都為了一個目標:“國外有的,我們都要迎頭趕上”。改革開放以后,進入市場經濟時代,制造業進行了各種的探索,走的是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的道路,但我們制造業的發展并不樂觀,歸根到底的原因是:我們沒有市場觀念。
不得不承認的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制造業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也產生了很多問題,例如:大家都向“錢”看,一切變成搶錢、搶“風口”,以至于發展成了仿制、粗制濫造、粗放型的市場化,徹底迷失了制造產業的本真。特別是當一些中小企業年凈利潤達到一兩千萬的時候,個個牛的不得了,漫天要價,卻不知道自己的企業在國際舞臺上其實并沒有什么核心競爭力。
為什么要辦廠搞制造業?制造業的本質是什么?面對2018年的市場驟變,大家從焦慮到恐慌,再到迷茫,“風口”轉向了,就開始慌了,一只腳在門里,一只腳在門外,不知道是走好,還是留好,風口沒有了,我們到底應該怎么做?
接下來我跟大家介紹幾家公司,希望給可以帶來一些啟發。
1、北京精雕
北京精雕是一家機床民營企業,以五軸加工核心,做到了國內首屈一指,真正為用戶創造了價值。其核膜間隙、表面達到納米級標準,震撼了包括牧野在內的眾多日本企業。對于五軸聯動的攻關,國家投入了巨資,但北京精雕從不以此為由向國家申請專項補貼,他們的身上體現的民族精神以及企業家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2、德國SIKO
德國SIKO幾十年一直專注測控領域,他們扎扎實實地憑借技術打開了中國市場,真正為用戶帶來了高附加值。他們身上流淌的德國中小企業家的精神,并沒有因為眼前利潤而盲目進行產能擴張,而是堅持細水長流,一做就是幾十年。
3、尚通
尚通也是如此,一直專注連接器及線束線纜技術研發與突破,腳踏實地,最終攻克了真空狀態下的柔性坦克鏈技術。
4、軟贏
軟贏歷經二十年一直聚焦在PC-based上位機控制的研發,不用插卡,完全依托軟件實現運動控制,為用戶節省了很大的成本。
5、蘇州多維
多維自創業伊始就始終在做TMD磁阻傳感器芯片,通過沉下心來堅持技術研發,產品現在已經獲得了諸多企業的認可,逐漸發展壯大起來了。
這些企業都是值得大家學習的榜樣,他們始終專注在自己的領域內,而不是盲目追求“風口”,深耕產品技術研發,真正為用戶創造了價值。從這些企業身上,可以看到制造的本質是——要極致為用戶負責,為用戶所想,急用戶所急,為用戶創造財富,為社會創造財富,這才是制造業的本身!辦企業就像做人一樣,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做人需要錢,辦企業也需要錢,但賺錢不能成為最終的目的。
大家經常講的“對標”哪個企業,要制定三年計劃,做到多大等等,實際上我并不贊成,因為我認為你要“對標”一個企業,還不如認清時代發展的潮流。其中,“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也是目前的一個潮流,例如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構想,是我們行業很好的發展指引;另外,與一些技術實較強的海外企業展開合作開發也是一種較好的嘗試。
總之,認清當前的發展趨勢,努力修煉內功,追求制造本真,這樣企業才能持續存活下去,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