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高速發展,用機器人替代和輔助醫護人員,已經不是神話。當前人工智能(AI)正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制藥和醫療器械行業,醫學一直緊跟科學的發展腳步,科技創新和學科交叉正共同促進現代醫學的進步。
人工智能+醫療,將會深刻改變未來醫療模式
近年來,醫療人工智能系統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并獲得了醫院和醫生的廣泛認可。在未來,人工智能系統很可能會改變診療模式,提高醫療服務供給能力并提升診療水平,促進整個醫療健康行業運營模式的轉型。
對于人工智能在醫療上的重要地位,全球人工智能頂級會議NIPS基金會主席特倫斯·謝諾夫斯基曾在新書《深度學習:智能時代的核心驅動力量》中預測:基于大數據的深度學習將改變醫療行業,對疾病提供更快速、準確的診斷和治療,甚至未來癌癥將變得不再可怕。
同時人工智能醫療所具有的市場潛力也讓眾多企業趨之若鶩,根據市場情報公司Tractica的數據顯示,2018年醫療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的投入為21億美元,預計到2019年底,醫療人工智能技術市場的投入就將超過17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這一數據將超過340億美元。
除此之外,推動我國人工智能醫療飛速發展的,還有國家政策的支持與驅動以及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支撐。2017年7月我國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發展智能醫療體系、智能治療模式、智能醫療機器人、智能診斷、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醫藥監管、智能疾病預測等。
同時為了加快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目前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正在籌建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創新聯盟,并將發動各方資源加入。這意味著三類AI醫療器械的審評標準已離落地不遠,產業發展的政策瓶頸有望被打破,智慧醫療科技研究與產業發展將步入新的階段。
從全球醫療行業發展狀況來看,AI應用于醫療領域,其中潛在價值最高的前三個領域分別是機器人輔助手術、虛擬護理助理和管理工作流程協助。
機器人輔助手術
和傳統人類醫生相比,機器人手術被認為是“微創、精確、靈活”的代名詞,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系統。這款機器人系統主要分為手術臺和遠程操控終端兩個部分,在手術臺設有一個擁有三個機械臂的機器人,由它負責進行手術,而在系統終端,則由醫生操控并監控整個手術過程。這使外科醫生能夠成功地在狹窄的空間進行手術,并減少誤差的幅度。目前這款手術機器人已經協助完成了近300萬例的手術。
虛擬護理助理
人工智能虛擬護理助理的出現,可以極大地增加有效的醫療資源,緩解醫患矛盾,并進一步促進醫療的人性化程度。根據Syneos的健康通訊,64%的病人報告說他們會對人工智能虛擬護士助手感到舒服。與此同時,虛擬醫療助手還可以在診療的過程中能夠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輔助服務和運算安排,在醫生診療之外提供輔助性的就診咨詢、健康護理和病例跟蹤等服務,補充醫療服務的力量,提高就診效率。
管理工作流程協助
行政工作流程的自動化可以確保護理提供者優先處理緊急事項,也能幫助醫生、護士和助理節省日常工作的時間。同時病歷結構化、分級診療、DRGs(診斷相關分類)智能系統、醫院決策支持的專家系統等都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實現優化,據報道人工智能做的好的話可以降低50%的成本,提高效率,降低醫療支出,實現更準確的醫療、更好的管理。
結語:在智能醫療領域,中國智能醫療仍處于起步的階段,想要得到快速發展仍然需要人工智能技術的繼續完善。未來,人工智能將在醫療領域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改變醫療手段甚至醫療模式,給醫療技術帶來深刻的變化。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