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不斷加快,我國人民收入水平日益上升,對于醫療健康問題越發關注。在城市化趨勢影響下,我國優質醫療資源大多集中于中東部主要城市,特別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一些邊遠地區和基層地方則相對缺乏。因而,推動醫療行業新變革,促進醫療科技加快發展,成為突破現有困局的關鍵。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愈發火熱,在醫療、教育、交通、金融等領域的應用愈發深入。從破解醫療資源分布不均、整體較為匱乏等難題出發,積極推進人工智能與醫療領域的進一步融合,提高人工智能醫療落地速度,頗為符合業內與患者的需求。專家也表示,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不僅可以助力醫療資源的均衡分配,而且也能幫助醫務工作者解放更多時間,用于更加緊要的工作中去。
人工智能凸顯重要價值
隨著人工智能與醫療的結合,人工智能醫療正加速走向實際應用。目前,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張,無論是在病癥篩查、診斷、治療,還是在藥物研發、導診、手術等方面,都有著不錯的表現,能夠有效提高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減輕他們的負擔,也為患者帶來了更大福音。
例如在眼科領域,人工智能的作用就十分凸顯。一方面,借助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幫助醫生對患者進行前期篩查,特別是面對近視普查等特殊情況,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對海量人員進行快速識別,并分析、歸納相關數據。
在篩查出潛在高危人群后,還能夠利用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對相關人員或患者進行關鍵數據監測,如每日用眼時長、近距離用眼次數、看手機和電腦的市場等。通過這些數據,醫務人員能夠制定合理的干預措施,引導相關人員或患者加強戶外運動、減少用眼時間、避免錯誤用眼方式。
在影像科領域,人工智能也展現出巨大潛力。以往,影像科醫生的工作壓力都非常大,不僅每天要做大量檢查,還要看片子,還需要保持高度專心,在影像資料中辨識可能存在的病癥信息。在有了人工智能技術后,醫生的工作效率則可以大大提高。現在,如騰訊等互聯網企業和很多人工智能醫療公司都將智能影像輔助系統作為重點突破方向,未來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距離成熟尚有一段路要走
雖然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愈發廣泛、深入,但是從目前來看,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臨床,在穩定性、實效性等方面還存在不足。然而,對于醫療行業而言,安全和質量是必須遵守的紅線,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決不能出任何差錯,需要秉持謹慎的態度。眼下,人工智能醫療離成熟還有一段距離,主要是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醫療健康行業細分領域眾多,想要收集足夠全面的數據,來提供給人工智能“學習”、訓練比較困難。而且,當下醫療大數據的“孤島”現象仍然存在,數據交流有待進一步開放,這樣才能為人工智能醫療的發展與應用提供多元、豐富的數據“食糧”。
二是不同層級、不同區域、不同專業之間的醫院在數據質量方面參差不齊,如果不經過整理、分析,直接應用于人工智能會存在一定隱患。而且各個醫院在人工智能醫療的投入方面也有所差別,人才培養能不能跟上設備引入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三是人工智能技術尚未發展成熟,人工智能醫療還處于落地初期,未經過長期、大量的臨床驗證,工智能產品在實操中只是作為輔助診斷工具。因而,不管是人工智能技術、設備還是醫務人員,都有待完善相關研發、使用標準,積累運用經驗,這樣才能持續提升人工智能醫療產品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