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今年兩會議題中的分量有多大?從這件事上就可見一斑——本屆全國政協第一次雙周協商座談會的討論主題就是“人工智能的發展與對策”。
全國兩會期間的首場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郭衛民表示,為了開好雙周協商座談會,還專門召開主席會議進行研究部署,確定由一位副主席帶隊到人工智能的一些領軍企業開展調研,跟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政協委員一起深入地開展調研,討論形成調研報告,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會后還形成一份信息專報報送中央研究。郭為民還說,關于人工智能這個話題,全國政協還會持續跟進,推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相結合,使人工智能總體發展提到一個新的臺階、新的水平。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李彥宏今年兩會提交了三個提案,均與人工智能有關。這也是李彥宏連續第5年提交與人工智能有關的提案。
李彥宏今年的提案包括智能交通、電子病歷,人工智能倫理三個方面。他認為,“人工智能這個領域肯定是有泡沫的,而且泡沫還不小,但是我覺得這個也正常。”他同時說,人工智能是一個很寬的賽道,它會在各個領域都有滲透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祎今年帶來了三份提案,安全問題依然是其關注的重點,主要涉及國家級網絡安全大腦建設、智能汽車網絡安全、人工智能安全風險等熱點話題。
人工智能正在加速與經濟、社會、國防等深度融合,發揮越來越顯著的“頭雁”效應。但與此同時,人工智能自身所面臨的網絡安全風險也越來越突出。
比如,人工智能的傳感器存在被干擾的風險;訓練數據存在被污染的風險,可能“教壞”智能機器人;概率判斷系統不完善,可能導致車毀人亡;而且,人工智能是通過軟件實現的,是軟件就有漏洞,就很可能被黑客利用。
周鴻祎在提案中建議,加快國家級網絡安全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建設。安全應該成為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與前提。但是,人工智能網絡安全問題非常復雜,迫切需要建立一個開放創新平臺,整合各種資源,協同推進和解決。
此外,國家對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的建設高度重視,已分別在自動駕駛、城市大腦、醫療影像、智能語音、智能視覺5大領域批準建設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但在人工智能網絡安全領域還是空白。建議國家支持盡快建設國家級網絡安全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確保人工智能健康有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網易公司董事兼首席執行官丁磊提案涵蓋“創新智能教育方式”“助推先進制造升級”“電商精準扶貧”和“未成年人健康上網”等主題。
丁磊建議利用“AI+教育”等互聯網技術消除城鄉教育鴻溝、消除貧困代際傳遞,推動中國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同時,丁磊還提出深化工業物聯網發展,培育中國制造自主品牌,滿足消費升級需求;政府加強標準引領指導,促進行業健康成長。積極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了解用戶需求、優化生產,將中國制造推向智能化、高端化、市場化。
全國政協委員、搜狗公司首席執行官王小川今年持續關注醫療改革問題,進一步提出應加快釋放數字家庭醫生潛力,賦能基層衛生服務,并倡議人工智能領域的公共數據開放。
王小川提出,人工智能作為改善民生公共服務資源總量不足和不均衡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推進民生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中,數據是確立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競爭優勢的重要抓手。王小川指出,當前我國公共數據開放仍面臨開放程度有限,開放質量欠佳等問題,數據環境封閉制約人工智能民生領域發展,數據潛能尚未完全釋放。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新聞發布會上,大會發言人張業遂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一些國家已將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同時應當看到,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具有不確定性,會給人類社會帶來法律關系、道德倫理、社會治理等方面的新挑戰。
所以一方面要大力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另一方面要加強前瞻性預防和約束引導,確保安全可控。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將一些與人工智能密切相關的立法項目,如數字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和修改科學技術進步法等,列入本屆五年的立法規劃。同時把人工智能方面立法列入抓緊研究項目,圍繞相關法律問題進行深入的調查論證,努力使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努力為人工智能的創新發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