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增長逆風勢頭不減,制造業活動持續低迷。
3月1日上周五,HISMarkit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PMI終值為50.6,低于1月份終值50.8,為32個月以來最低點。
國金證券分析師邊泉水在4日的研報中指出,這一數據表明全球2月制造業PMI出現進一步減速,通脹壓力持續下降。
邊泉水看到,全球產出增長依然疲弱,新訂單和就業增長率增速與1月持平。從生產趨勢來看,各國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美國的產出增速為17個月來最低,歐元區自2013年6月以來首次出現收縮,日本下滑速度為2016年5月以來最快。從價格來看,投入價格回落但產出價格回升。
摩根大通全球經濟協調主管則稱,全球制造業產出和訂單的擴張速度基本保持穩定,但由于新訂單增長停滯、國際貿易量下降以及企業信心疲弱,未來幾個月產出前景依然黯淡。
就全球主要國家2月的制造業PMI數據來看,環比幾乎出現全線下滑。分國別看,多國數據屢創新低。
美國制造業活動放緩速度超預期
2月,美國ISM制造業指數54.2,低于預期的55.8和前值56.6,創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即2016年11月以來新低。這意味著美國2月制造業活動增長放緩,速度超過市場預期。
從分項指數看,美國2月ISM制造業物價指數、就業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出現下跌,其中就業指數52.3,也創2016年11月以來新低。
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2月Markit制造業PMI終值53,也創下2017年8月份以來新低,新訂單分項指數創2017年6月份以來新低。
歐元區制造業PMI跌破枯榮線但法國數據意外反彈
歐元區的狀況同樣不容樂觀:2月制造業PMI初值49.2,為2013年6月以來首次跌破榮枯線,創68個月新低,對整體經濟表現產生壓力。其中,新訂單連續第二個月下滑。制造業新訂單降幅創近六年來最大,其中新出口訂單下降速度較1月加快。
歐元區“火車頭”德國制造業PMI也在進一步下滑。由于亞洲、尤其是中國需求的下滑,汽車業訂單出現下降,德國制造業需求持續疲軟,2月制造業PMI初值47.6,為74個月新低。
經濟已經陷入技術性衰退的意大利表現也好不到哪兒去——2月制造業PMI創下69個月的低點,降至47.7。但值得注意的是,法國2月制造業PMI意外反彈,初值51.4創5個月新高,制造業經營狀況略有改善。
不過,整體來看,邊泉水認為,歐元區最令人擔憂的是新訂單的下降趨勢。
訂單的下降速度比產量下降到7年未見的程度,這意味著除非需求超預期復蘇,否則未來幾個月的產量可能會進一步減少。
退歐截止日近在眼前的英國2月制造業數據也小幅回落,當月經季節性調整后的制造業PMI為52.0,低于1月的52.6,為四個月的低點。產出出現改善,但新訂單的增速放緩對制造業形成拖累。
價格方面,英國2月份投入成本通脹壓力繼續緩解,增幅為2016年4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邊泉水指出,制造業的走軟預示英國經濟在2019年將依然面臨困難。
中國制造業PMI持續走弱日韓數據令人憂心
亞洲國家方面,中國2月官方制造業PMI49.2,低于預期的49.4,連續第三個月位于枯榮線下方,續創2016年2月以來的新低,前值49.5。
其中,生產指數和新出口訂單指數雙雙創下2009年以來的新低,而新訂單指數則有回升,創下四個月新高,企業預期亦有改善。
但值得一提的是,隨后公布的中國2月財新制造業PMI盡管仍略低于枯榮線,但49.9的數值已較前值大幅反彈1.6個百分點。分項數據顯示,產出與新訂單總量皆出現輕微擴張,但出口銷售則重現收縮,用工數量進一步下降。
日本、韓國這兩大亞洲發達經濟體的制造業活動也頗令人憂心。
3月初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2月Nikkei制造業PMI終值為48.9,低于前值50.3,為2年半以來首次進入收縮區間,并為32個月來的最低水平。生產和新訂單的整體下滑對制造業形成拖累。在需求和產出下滑加劇的同時,企業信心進一步減弱。
韓國2月制造業PMI47.2則創下2015年6月以來新低,前值48.3。其中,新增訂單指數44.9,亦為2015年6月以來新低,前值47.0。新出口訂單已經連續7個月萎縮。
除了上述國家之外,在澳洲聯儲公布利率決議之前,澳大利亞PMI也跌至近三年前開始編制數據以來的新低。
澳洲聯邦銀行綜合產出指數也已跌破枯榮線,從1月的51.3下滑至2月的49.1。這一數據表明澳洲服務業狀況惡化,制造業增長放緩,也是澳洲經濟增長趨緩的最新跡象。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