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即將開幕。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小米董事長雷軍今年準備了三份向大會提交的建議,內容分別是:《關于布局5G應用推動物聯網創新發展的建議》;《關于提高創新能力大力發展商業航天產業的建議》;《關于進一步深化落實信息無障礙建設的建議》。其中,《關于布局5G應用推動物聯網創新發展的建議》是通信業內極為關注的問題。
近年來,物聯網作為全新的連接方式,呈現突飛猛進的發展態勢。據IoTAnalytics統計,2018年全球物聯網設備已經達到70億臺;到2020年,活躍的物聯網設備數量預計將增加到100億臺,到2025年將增加到220億臺。全球物聯網產業規模由2008年500億美元增長至2018年近1510億美元。在中國,物聯網的大規模應用與新一輪科技與產業變革融合發展,《2018年中國5G產業與應用發展白皮書》預計,到2025年中國物聯網連接數將達到53.8億,其中5G物聯網連接數達到39.3億。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相關報告預計,2022年,中國物聯網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7.24萬億元。
5G是數字經濟新引擎,產業應用不限于智能手機、基站建設等領域,更會推動物聯網、區塊鏈、視頻社交、人工智能產品與應用的發展。由于5G技術能滿足機器類通信、大規模通信、關鍵性任務通信對網絡速率、穩定性和時延的高要求,因此物聯網應用場景十分廣泛,尤其與車聯網、無人駕駛、超高清視頻、智能家居等產業深度融合,進一步應用到制造業、農業、醫療、安全等領域,為各行各業帶來新的增長機遇。
目前,受制于5G基礎建設尚未完成,相關標準尚未明確,5G的服務與應用資源也不夠豐富等因素,5G的產業發展仍存在困難與挑戰。但是,考慮到5G是各國未來一段時間主要信息基礎設施和技術競爭關鍵領域,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拉動作用,建議提前布局5G產業應用,推動5G與物聯網的創新融合發展。因此,雷軍建議:
一、加速工業物聯網應用,助力工廠智能化轉型
全球制造業競爭推動工廠向智能化轉型,物聯網作為連接人、機器和設備的關鍵支撐技術受到企業的高度關注。對于產生少量生產數據且對時延不敏感的設備,現有連接技術可以滿足其聯網改造。但對于時延敏感,高可靠性或產生大量生產數據的設備,傳統連接技術已無法滿足。在這種情況下,5G技術優勢能夠較好滿足工業控制需求,同時為制造企業提供遠程控制和數據流量管理工具,以便更高效智能地管理大量的設備,并通過無線網絡對這些設備進行軟件更新。
建議國家加大對高端裝備、智能制造、工業物聯網等重點領域的財稅金融支持力度,引導中央、地方產業投資基金和社會資本,圍繞大型制造企業上下游進行垂直改造,加強自動化產線、無人工廠等重大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打造虛擬的產業閉環,提高產業的生產效率和整體國際競爭力。
二、發展智慧農業,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發展和創新的眼光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推進農業農村的現代化,以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隨著物聯網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5G技術的應用將為建設智慧農業、數字鄉村奠定堅實科技基礎,帶動農業實現發展變革。
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制定出臺5G農業應用補貼和優惠政策,并鼓勵社會資本、運營商、互聯網企業等共同參與,因地制宜規劃打造智慧農業示范區、試驗區,并在經驗成熟后進行全國推廣,全面提升農業領域的高新科技應用程度。例如在養殖業,通過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進行基本信息管理、疾病檔案管理、防疫管理、營養繁殖管理,發展智慧養殖;在植保方面,借助物聯網技術自動探測和記錄區域內的微氣候、墑情等環境信息,并結合植物保護專家系統來精確地預測病蟲害的發生,從而通過無人機噴灑農藥,精準高效解決農業生產的植保問題。
三、發展無人駕駛與車聯網,提高交通智能化程度
在5G眾多的應用場景中,無人駕駛和車聯網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出現的引爆點——對通信網絡有著極高的要求,大帶寬、低時延、海量的連接數量、嚴密的覆蓋,這些都是5G技術的核心優勢。一方面無人駕駛具有巨大的節能潛力,在減少交通事故、改善擁堵、提高道路及車輛利用率等方面意義深遠,并可直接帶動智能汽車后市場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全球車聯網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信息化、智能化引領,全球車聯網服務需求逐漸加大。基于5G技術的應用,智能交通領域將快速進入發展上行區間。
建議國家研究、制定和出臺關于智能交通的中長期發展目標,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支持產業發展。尤其針對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責任問題、技術試驗問題、車聯網的國家標準規范、智能芯片應用等產業發展關鍵點進行前置研判,通過鼓勵性政策支持交通運輸領域智能、安全、可控發展。
四、普及醫療物聯網應用,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物聯網技術在醫療行業有很廣泛的應用空間。服務患者方面,可以采用LBS技術實現智能導診,優化就診流程,還可以借助可穿戴傳感器和服務解決方案進行遠程護理;保障設備質量方面,可以采用各類專用傳感器,跟蹤設備使用情況,借助預測性維護來修復關鍵醫療設備存在的潛在問題,完善設備運維體系;環境監測方面,可以通過傳感器對ICU室、手術室等特殊地點進行環境監測和預警。同時,基于醫療護理全流程的健康大數據,在安全保護前提下的數據標準細化、完善,以及數據網絡的綜合利用也顯得尤為迫切。
建議國家有關部門逐步推動5G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應用,加快完善醫療物聯網和健康大數據相關標準,制定醫療智能可穿戴設備及配套信息平臺行業標準,出臺針對物聯網企業在醫療領域投入科學研究、應用開發的鼓勵政策,使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在醫療衛生行業更好地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醫療新需求。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