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企業動態 > 資訊詳情

華為首款5G手機強勢霸屏 磁件企業卻喜憂參半

時間:2019-02-28

來源:大比特商務網作者:陳思瑩

導語:2019年2月24日,華為首款5G折疊屏手機HUAWEIMateX在巴塞羅那正式發布。雖然該手機的隆重發布引發了行業的轟動,但其昂貴的價格卻讓消費者望而止步。對于磁件廠商來說,更是喜憂參半。

2019年2月24日,華為首款5G折疊屏手機HUAWEIMateX在巴塞羅那正式發布。雖然該手機的隆重發布引發了行業的轟動,但其昂貴的價格卻讓消費者望而止步。對于磁件廠商來說,更是喜憂參半。

據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現場介紹,這款手機的售價是2299歐元(約合17498元人民幣),今年6月份有望對外發售。

據了解,華為MateX搭載支持5G信號,搭載巴龍5000+麒麟980芯片,可以讓用戶擁有超高速的體驗,峰值傳輸速度高達4.6Gbps/秒,1G的電影三秒鐘就可以下載完成。同時支持獨立組網和非獨立組網兩種5G制式,支持雙Sim卡,任何一個卡槽可以插入5G卡。

據華為方面稱,這是世界上最快的5G折疊手機,最輕薄的折疊手機。

華為,5G

同時,華為MateX也是目前定價最高的折疊屏手機。此前三星發布的業內第一款主流折疊屏智能手機GalaxyFold售價僅為1980美元(約合13301元人民幣),仍比最貴的頂配iPhone還要貴約500美元。

隨著5G網絡商用化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提上日程,國產手機制造商小米也帶著旗下首款5G手機粉墨登場。2月24日,小米也在MWC2019)正式發布售價599歐元的小米MIX35G手機,由此成為全球首批商用5G手機廠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中興、一加等國內手機廠商也預計將推出旗下首款5G旗艦機。

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在接受某平臺的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的手機廠商在5G的推進上速度最快。

除了手機廠商外,其他相關廠商依據5G網絡運營商對產品的不同需求,加速5G基礎設施的落地,積極配合運營商進行設備小批量使用,確保5G手機的快速上市,從而滿足實際工程的需求。

振華富電子表示,未來兩年中國5G布局全面展開,參照4G建設周期可以預見未來3-5年射頻組件將迎來新一輪高潮,全球化進程正在加快。

5G的蓬勃發展給中國磁件企業提供了發展的機會。但是,5G手機高昂的售價卻也扼住了中國磁件廠商發展的咽喉。

目前,5G手機的高昂定價取決于多種因素,需要運營商、手機廠商以及生態鏈中的合作方共同推進,而技術是5G廠商面對的首要難題。

雖然5G手機最佳的工作網絡是5G通信網絡,但目前還未能將所有通信基站更新到5G標準。因此5G手機必須具備對傳統的2G、3G、4G網絡優秀的兼容能力,這就對硬件產品的設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以OPPO的5G手機為例,其包含了調制解調器、射頻模塊、射頻前端、收發天線等模組均分為2G-4G和5G兩種組件共兩套完整的通信技術體系。新增的一套復雜的通信組件會帶來空間、散熱、功耗等多方面的壓力。

另外,5G射頻創新能充分打磨隱性關鍵環節,從內至外優化5G通信表現。

因為射頻是5G手機通信組件的關鍵內部環節,其負責將應用處理器(AP)輸出的低頻5G信號轉換為高頻信號并輸送給射頻前端;射頻前端則通過功率放大器(PA)、濾波器、開關三大器件對信號進行放大、濾波、頻段選擇等處理,再繼續傳送給天線發射出去。

為支持5G網絡的特性,5G手機的射頻組件都必須支持更高的頻率及更寬的帶寬。此外,5G手機還精心配備了兩套射頻組件以同時支持4G和5G網絡,除了電路板面積、功耗等挑戰之外,手機廠商還需要解決不同組件之間的干擾難題。

不過,對于車聯網、物聯網實現萬物互聯,5G是一個機遇。整個行業從基站建設到射頻組件的生產與研發,都不斷加大力度,為后期產品降低成本。據麥捷微電子高層透露,麥捷微電子目前正配合客戶的需求在開發射頻元器件,針對它的芯片應用也會開發一些對應的元器件,并在前期通過與芯片公司進行溝通,依照芯片的要求去定制設計周邊的射頻組件,達到縮短生產后期,節約成本的目的。

2019年作為5G建設的基礎元年,5G基站網絡搭建逐步推進,行業景氣周期完成4G向5G建設的過渡,2020年5G大規模建設有望帶動產業鏈進入高增長周期。在手機廠商的主導下,未來中國將繼續馳騁5G市場,在此過程中仍需要磁件廠商密切支持與配合。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