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制造領域較有突破性的一項前沿技術,3D打印產業的發展狀況時刻受到全球各國的廣泛關注。我國為支持3D打印產業的發展,也先后出臺了《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動計劃(2018-2020年)》、《增材制造(3D打印)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等多項政策。
3D打印技術不斷進步應用深度和廣度持續擴展
近年來,在國家扶持政策不斷加大、人才培養體系日趨完善的大背景下,我國以高校科研機構為主的3D技術研究不斷取得進步。2017年,我國3D打印相關專利申請量已經超過了7400件。
3D打印產業發展至今,已經逐漸成長為可以滿足工業生產、實現制造業轉型的重點產業。由3D打印技術衍生的設計、軟件、材料、數字制造等新的產業鏈,正在逐步優化傳統制造業的產業結構,并構建起全新的制造業生態系統。
當前,3D打印在我國航空航天、汽車制造、醫療、健康等領域的市場應用已經取得了積極進展,我國3D打印產業總體呈現出穩中向好的態勢,3D打印技術在多個領域的應用程度正不斷深化。
就航天航空領域而言,3D打印技術已經逐步被應用于飛機機翼制造、復雜零部件制造及修復等多個方面。運用3D打印技術后,原有制造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得到了妥善解決。就飛機零部件修復而言,3D打印優勢顯著。
以高性能整體渦輪葉盤零件為例,如果盤上的某一葉片受損,那么整個渦輪葉盤將報廢,直接經濟損失價值高達數十萬甚至上百萬。零件修理人員利用3D打印技術在零件受損部位進行激光立體成形等操作后,就可以重塑零件形狀,且修復后零件的性能也能較好的滿足使用要求。
此外,設計師們能夠借助3D打印技術及設備,優化飛機組件的設計,生產出結構復雜的零部件,并縮短產品的交付周期。與傳統制造工藝相比,3D打印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并提升產品的制造精度。
基于3D打印良好的發展態勢、廣闊的應用前景和顯著的應用優勢,近幾年諸多企業紛紛進入3D打印領域,并致力于在3D打印技術研發和產品制造方面取得新成果。當前,3D打印知名品牌包括聯泰、EOS、華曙、鉑力特、3DSystems、GE、Stratasys、惠普等,這些企業已經生產出了多款桌面級及工業級3D打印機,許多產品已經得到了用戶的肯定。
雖然航天航空作為3D打印技術的一大應用領域,其技術優勢明顯,但是這絕不是意味著3D打印是無所不能的。在實際生產過程中,3D打印技術應用還有面臨許多問題。例如,目前3D打印還無法適應大規模生產,滿足不了高精度需求。
與此同時,國內從事3D打印技術研發的科研機構和企業“小而零散,各自為戰”,研發主要集中在設備上,材料和軟件還未實現配套等問題也亟待解決。此外,如何管控成本也十分重要。目前諸多3D打印民用領域還無法承擔起高昂的設備制造成本。
今后,隨著材料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激光技術等的不斷發展,3D打印制造成本將會進一步降低,以便于更好的滿足各行業實現健康長遠發展的實際需求。在工業4.0的大背景以及各國政府的支持下,業內人士預計未來十年,全球3D打印產業將仍處于高速增長期。
據麥肯錫預測,2025年,全球增材制造產業可能產生高達2000-500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為提升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提高企業收益,3D打印制造商同行之間的競爭將日趨激烈,并在人才、技術等方面展開新一輪的競爭。此外,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3D打印的應用深度和廣度將持續擴展,并逐步融入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