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技術前沿 > 資訊詳情

聯合國人工智能報告

時間:2019-02-26

來源:網絡大數據

導語: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了首份《2019技術趨勢——人工智能報告》(WIPO Technology Trends 2019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報告顯示,自20世紀50年代人工智能出現以來至2016年,科研人員已提交超過34萬份人工智能發明專利申請,發表的科學出版物超過160萬篇(部)。而這其中的專利超過半數是2013年以后公開的。其中在國別專利總申請量

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了首份《2019技術趨勢——人工智能報告》(WIPOTechnologyTrends2019–ArtificialIntelligence)。報告顯示,自20世紀50年代人工智能出現以來至2016年,科研人員已提交超過34萬份人工智能發明專利申請,發表的科學出版物超過160萬篇(部)。而這其中的專利超過半數是2013年以后公開的。其中在國別專利總申請量方面,美國、中國、日本排在前三位。

在公司申請方面,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的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量最多,截至2016年底擁有8290項發明,其次為美國微軟公司(Microsoft),擁有5930項發明;前五大申請方還有日本東芝公司(TOSHIBA)、韓國三星集團(Samsung)、日本電氣集團(NEC)。

許多與AI相關的技術可以在不同行業中得到應用,涉及諸多領域。其中交通運輸領域是人工智能專利近年來增長最多的領域,2013年至2016年間專利申請年增長率為33%,與2013年的3738件專利申請相比,2016年達到8764件申請,增長134%。在運輸類別中迅速崛起的是航空航天/航空電子設備(年增長率為67%,2016年提交1,813件)和自動駕駛汽車(年增長率為42%,2016年提交了5,569件)。

如果回看更長的時間區間,從2006-2016年期間,交通運輸領域的迅速發展則變得更加明顯:2006年僅占AI領域總申請量的20%,到2016年它已經占據了申請量的三分之一(超過8,700件申請)。

在交通運輸領域,最大量的專利申請來自于汽車制造商或供應商,包括日本豐田、德國博士和韓國現代,在與交通運輸領域的相關應用方面,美國谷歌公司和IBM公司也有非常大量的專利儲備。其中在交通領域中的細分技術領域中,自動駕駛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則最大。

可以預見,未來若干年人工智能會在細分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筆者以近年來增長最為明顯的交通運輸領域下的自動駕駛領域為例,其涉及的技術類別的種類范圍包括整車制造、傳感器、地圖導航、網絡傳輸、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其中人工智能的研究在汽車的智能網聯(車聯網)方面的現階段可以涵蓋諸如智能座艙、多屏互動、抬頭顯示等以與其他平臺可以進行無縫對接。在細分應用場景方面,大眾汽車公司稱其將數千張圖像加入了圖像識別算法,因此系統能夠學會區分道路使用者;從麻省理工學院衍生的一家初創公司正在研究一個基于了解人類如何以及為何做出影響他們駕駛方式的決策的解決方案,都是很好的應用實例,對應的專利申請也必然會呈現持續性增長。

2018年,愛立信公司創建了一個生態系統來支持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自動駕駛公交車試驗,而如果想擴展更多的線路,需要具有更多具有強大計算能力的傳感器。但除了技術挑戰外,AI開發人員面臨的挑戰之一是必須清除測試的監管障礙。在2018年初開始試驗時,愛立信公司表示,最難的環節就是獲得許可,因為監管當局不會將沒有方向盤和后視鏡的自動駕駛公交車視為車輛。

關于技術趨勢(AI)對政策的影響方面,WIPO報告也指出了兩者之間的互相影響,在政策制定、數據控制、研究支持、IP保護等方面,AI的發展也引起了政府政策制定方面的很多問題。

對此,在WIPO報告中,位于硅谷的知名投資公司AndreessenHorowitz的合伙人FrankChen以自動駕駛為例,表示:“監管部門打算制定完善、周全的政策本身,必然會阻止相關技術的發展。只有減少對技術的監管,才能真正吸引想發展對應技術的公司投入進來。在自動駕駛方面,這樣例子在美國很多,特別是亞利桑那州和佛羅里達州,它們在允許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方面,走在了前面,而其他城市地區則在等待與觀察”。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