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電力物聯網
在電網領域,或者是說在整個電力行業,最近流行一個熱詞,叫做“泛在電力物聯網”。其實,早在2016年“國家泛在智能電網”的概念就已經成型,2018年2月,國家電網公司信息通信工作會議上提出“打造全業務泛在電力物聯網”,2019年國家電網公司“兩會”報告中提出,“建設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的重要物質基礎是要建設運營好兩網。”這里的“兩網”,就是指“堅強智能電網”和“泛在電力物聯網”。
“泛在電力物聯網”這個名詞首次出現在國家電網公司的兩會報告中,成為和“堅強智能電網”相提并論的重點工作。
什么是“泛在”?
什么是“物聯網”?
“泛在”顧名思義就是廣泛的存在。
“物聯網”的概念由MIT的KevinAshton在1998年首次提及,他指出將RFID技術和其他傳感器技術應用到日常物品中構造一個物聯網。緊接著的第二年由KevinAshton帶頭建立的Auto-IDcenter對物聯網的應用進行了更為清晰的描述:“依靠全球RFID標簽無線接入互聯網,使得從剃須刀到歐元紙幣再到汽車輪胎等數百萬計的物品能夠被持續地跟蹤和審計。”
電力行業對“物聯網”的理解是:物聯網是一個實現電網基礎設施、人員及所在環境識別、感知、互聯與控制的網絡系統。其實質是實現各種信息傳感設備與通信信息資源的(互聯網、電信網甚至電力通信專網)結合,從而形成具有自我標識、感知和智能處理的物理實體。實體之間的協同和互動,使得有關物體相互感知和反饋控制,形成一個更加智能的電力生產、生活體系。
從這個角度來說的話,在無處不在的電力加上物聯網這個詞語,更確切的說應該叫做泛在能源物聯網,更具有廣泛性、拓展性。
“泛在電力物聯網”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
在技術層面上,2018年的國網信通工作會議上就提出了“打造全業務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智慧企業,引領具有卓越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建設”的工作目標,并提出了建設國網-電力物聯網SG-eIoT(electricInternetofThings)的技術規劃。將綜合運用“大云物移智”等信通新技術,與新一代電力系統相互滲透和深度融合,實時在線連接能源電力生產和消費各環節的人、機、物,全面承載并貫通電網生產運行、企業經營管理和對外客服服務等業務。
在終端層表現為萬物互聯的連接能力,在網絡層表現為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通信能力。
在平臺層表現為對全景設備和數據的管控能力。整個SG-eIoT系統在技術上將分為終端、網絡、平臺、運維、安全等五大體系,打通輸電業務、變電業務、配電業務、用電業務、經營管理等五大業務場景,通過統一的物聯網平臺來接入各業務板塊的智能物聯設備,制訂各類電力終端接入系統的統一信道、數據模型、接入方式,以實現各類終端設備的即插即用。
“泛在物聯網”在電網領域有何種價值?
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張運洲:現階段,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普通用電客戶對于電力的期望,已經不僅僅停留在“用”的階段,更深層面上,客戶希望獲得更多的知情權和參與感,例如得到用電診斷、科學用電方案、差異化電價信息等增值服務。隨著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的逐漸推廣應用,傳統的電網需要進一步整合自身具有的數據、信息資源,參與這種新型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泛在電力物聯網。
就發展泛在電力物聯網而言,國家電網具有天然的資源優勢。國家電網目前覆蓋全國88%以上國土面積的供電網絡,以及遍及終端客戶的4.7億只智能電表,都為其搭建泛在電力物聯網提供了條件,進而為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打造樞紐型、平臺型、共享型企業奠定了物理基礎。
國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江冰:泛在電力物聯網最大的價值,是服務終端客戶。以我們建設運營的智慧車聯網平臺為例,目前已經連接了全社會80%的公共充電樁以及4萬多輛電動汽車。基于這樣的資源集合,我們可以為客戶提供的不僅局限于充電服務,還擴展到了更多車輛服務,甚至可以與政府、電動汽車上下游企業分享平臺上的數據信息,例如我們已經利用自身的數據資源,為重慶、江西等六個省份的政府部門提供了充電監管平臺,方便政府部門管理決策。
國網電動汽車公司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平臺型特征的物聯網企業,智慧車聯網平臺有了強大的數據支撐,能夠最大范圍拓展電動汽車生態圈,提供更多增值服務。智慧車聯網的聚合能力不光可以打造交通領域清潔能源消費云體系,還可以使電動汽車參與到跨區跨省富余可再生能源電力現貨交易以及清潔能源中長期交易中來。
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錢朝陽:目前,電網顯性的供電價值已經得到了利用,但數據一類的隱性價值并未充分開發。未來,隨著數據挖掘的深入,傳統電網業務與新興業務的碰撞將會帶來更多機遇。
目前,上海浦東供電公司智慧城市能源云平臺已經在浦東張江科學城能源服務中心試點應用,該平臺集成能源監控、分析、管理、服務、交易、應用為一體,惠及張江區域內718家主要能源客戶。通過數據共享,可以實現多方共贏,這之中的受益者不光包括能源企業和用能客戶,甚至還包括政府部門。基于一個區域的用能數據,政府部門也能夠在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做出更加科學的發展決策。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