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用技術喚醒機器 智能經濟不是簡單的升級

時間:2019-02-1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 據阿里研究院預測,數據和智能與制造業的融合,將催生數個十萬億級產業,未來10年個性化定制將成常態。

2019年春運從1月21日開始至3月1日結束,全國旅客發送量預計將達29.9億人次,道路客流量占比達82.3%。讓返鄉之路成為一條“溫暖回家路”,少不了科技助力。高德地圖和交管部門合作的“交警+科技”的智慧誘導,就讓數億人切實感受到了智能科技帶來的福利。

智能科技是智能經濟開疆拓土的重要基石和有力推手,隨著智能科技的日新月異,智能經濟也仿佛“伸手可及”。但在阿里云智能事業群機器智能首席科學家閔萬里看來,只有將最先進的數字經濟及智能技術應用于最傳統產業,才能激發最大活力。

據阿里研究院預測,數據和智能與制造業的融合,將催生數個十萬億級產業,未來10年個性化定制將成常態。

滿足個性化定制需求成常態

阿里研究院發布的報告《解構與重組:開啟智能經濟》預測了下一個10年智能經濟的浮現,在阿里看來,智能經濟是使用“數據+算法+算力”的決策機制去應對不確定性的一種經濟形態,而產品、個體、組織、產業、世界都將完成微粒化的解構和智能化的重組。

該報告描繪了一幅智能經濟的未來圖景:個體實時的、個性化的、碎片化的需求,被傳遞到生產端,充裕的計算能力讓這些具體的顆粒狀需求被充分滿足,產業鏈據此生產,供需匹配得以精準實現。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智能服務機器人的普及為標志,世界將迎來一輪機器覺醒。針對每個‘單體’的個性化的分析和判斷,將成為社會發展的新趨勢,其典型特征就是供需結構零錯配。”

在這個場景之中,以5G、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數字孿生等為代表的技術,將幫助人們更廣、更深、更快、更準確地挖掘數據寶庫,參與、指導人類對物質世界的改造。

技術喚起機器的覺醒,不斷沉淀數據創造巨大的價值,形成一個新的市場經濟。“未來,隨著供應鏈、制造業等更廣泛的領域實現線下生產線和線上數據分析的融合,通過全鏈路協同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滿足千人千面等個性化定制需求將成為常態。”阿里巴巴產業互聯網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威如說,“未來5—10年,我們將駛向一片智能經濟的新海域,但智能經濟不是簡單升級,而是打破與重組。制造是一個非常長的鏈路,只有當全鏈路數字化、互聯互通后,企業才擁有了實現智能制造的基礎。”

波士頓咨詢合伙人、董事總經理李舒則認為:“互聯網IT技術曾經是我們開發物理世界的主要工具,我們借此消除了資源與信息的不對稱,如果說互聯網IT技術之于經濟,是一只無形之手,那么今天的智能科技之于經濟,則是會思考的智慧之腦。”

智能化轉型路上需要同行者

近年來,數字經濟席卷全球,各行各業都受到極大沖擊,如何把握數字經濟浪潮,成為決定企業未來發展的生死選擇。

如聯想集團副總裁、首席研究員田日輝所說,多數企業由于戰略目標不清,實踐經驗欠缺,價值閉環缺失,專業人才匱乏,數字意識不足等問題,讓智能化轉型之路難見成效。

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讓很多行業面臨跨界競爭,也為制造業提供了數字化轉型的技術支撐,使新的業務模式,更高效的管理模式變革成為可能。

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軟件產業處處長張毅夫對科技日報記者說,我國的工業企業、制造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發展情況不同,企業數字基礎薄弱,企業水平參差不齊,轉型需求差異顯著。他說:“在企業自我補短板的同時,如何依托巨大的國內市場,培育我國自主可靠數字化轉型方案供給方,將供給和需求匹配起來,是推動我國工業發展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近日,聯想集團發布聯想數字化轉型咨詢服務(以下簡稱聯想咨詢),為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給出行之有效的“聯想路徑”。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戰略市場官喬健介紹,聯想在2013年啟動了以數據智能為核心的數字化轉型,建成的全球統一的全量數據平臺,覆蓋了聯想95%的業務和數據,為聯想智能變革戰略的快速落地提供強大支撐和保障。

對于聯想咨詢,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e-works數字化企業網總編CEO黃培表示:“聯想在供應鏈管理上有非常深的造詣,在數字化轉型的自我優化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在當今制造業嚴苛的競爭環境下,聯想在實踐基礎上提煉出解決方案為其他企業提供服務,非常有價值。”

據了解,聯想咨詢服務將從數字化戰略、數字化業務和數字化技術三個方面著手,針對客戶個性化需求,提供從規劃設計、專業技術到業務賦能的全鏈條服務,實現端到端的價值閉環落地。

在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創投集團總裁賀志強看來,懂制造業、懂新一代關鍵技術是聯想對外賦能的核心優勢,技術輸出與咨詢服務因此將成為聯想的新標簽。

制造變智造推進新工業革命

大數據、云計算、邊緣計算等等人工智能的發展,帶動工業數字化轉型進入黃金期,制造業的智能化改造成為熱潮,也變成一門比較劃算的生意。

張毅夫表示,近年來,美國、德國、英國、日本先后發布了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戰略行動,全方位多層次推進新工業革命,主線均圍繞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制造業戰略地位在全球被重新審視和確立。

“工業是立國之本,是實體經濟的主戰場。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關鍵,是工業高質量發展重要動力。我國的工業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生產效率較低和品牌影響力不夠等短板制約著工業高質量發展。”張毅夫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部長馬名杰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這一輪科學技術進步對全球價值鏈及企業的競爭力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無論是企業、高校還是科研機構,很難獨立完成封閉式的創新,企業間甚至競爭者間協同創新,才能重構競爭力。

田日輝強調:“數字化轉型沒有全球統一的模式,指望通過一套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就能快速擁有一個滿意的業務流程,獲得理想的運營效率,現在已經沒有這樣的好事了。數字化轉型需要一系列新技術的支撐,也需要借力。”

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新技術近兩三年非常火,但投資規模和產生的效益還遠未達理想水平,何時引入何種技術,對企業來說還是一道必答題。

如國際數據公司(IDC)中國區副總裁武連峰所說:“先入場不一定意味著受益最多,選擇最合適的時機切入,才能產生最大的價值。”

從商業到制造,都在強調打通所有數據,都在強調企業的數據化轉型需要價值閉環,但張毅夫特別提醒處在轉型期的企業:“絕大多數企業已經認識到高端數據裝備機器人等對轉型升級的重要性,但很多企業在推進數字化轉型中‘重硬輕軟’,對工業軟件生產過程和非直接可見的收益不夠重視,導致很多企業花大成本購買設備,盲目投入。”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