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社團法人日本物流研究中心會長大庭靖雄認為,標準化建設是一個需要長期關注的重要課題。隨著跨境貿易的快速發展,未來各國商貿物流要實現無縫銜接,必然要大力推動物流技術裝備的標準化建設;另外,隨著環保理念深入人心以及降本增效的客觀需求,物流行業可持續發展成為必然趨勢,這也對物流裝備的綠色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值2018亞洲國際物流技術與運輸系統展覽會及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盛大召開之際,一般社團法人日本物流研究中心第一任會長大庭靖雄先生,日本流通研究社株式會社代表取締役會長間野勉先生,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及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日本事務所長、日本流通研究社株式會社取締役營業本部副本部長謝建國先生一行訪問中國。期間,大庭靖雄會長于北京會見了著名物流專家、《物流技術與應用》雜志創始人吳清一教授,以及《物流技術與應用》雜志理事會秘書長吳菁芃先生,就如何推進中日兩國物流交流與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
與此同時,大庭靖雄會長向本刊介紹了日本物流技術與設備的特點與應用情況、一般社團法人日本物流研究中心(下稱“日本物流研究中心”)的主要職能,并對物流技術與設備未來發展趨勢做了深入分析。
記者:首先,請您談一下此次訪問中國的主要初衷是什么?
大庭靖雄:此次訪問中國,主要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方面,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近年來中國物流行業發展迅猛,特別是電商物流實現了爆發式增長。此次來華參加2018亞洲國際物流技術與運輸系統展覽會的同時,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物流裝備企業的技術發展情況,親自見證中國物流裝備市場的發展變化;另一方面,日本物流研究中心成立于2016年,還屬于比較年輕的行業組織,希望通過此次訪問,讓中國企業更多地了解研究中心,進而加強中日物流的交流與合作。
記者:日本物流研究中心是一個怎樣的團體組織?為了推動日本物流行業發展,日本物流研究中心成立以來做出了哪些努力?
大庭靖雄: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供應鏈不斷跨國境延伸,但構成供應鏈的各企業(如生產、零部件供應、流通、物流等企業)在改進物流方面均面臨著多種挑戰。這些挑戰并不限于企業內部解決的問題,不少課題只有通過與其他企業合作方可產生效果。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個開展物流研究活動的平臺,以使正在尋求解決上述課題、改善物流現狀的企業能夠共同開展研究活動。在這樣的背景下,一般社團法人日本物流研究中心于2016年11月正式成立,并設立獨立的法人。
為了實現“物流/供應鏈?物流全方位最優化發展”、進一步完善產官學合作體制、改善物流現狀的目的,日本物流研究中心專注于開展多項研究會活動,并設置了10個研究會,包括共享物流研究會、改善駕駛員勞動環境研究會、采用IoT技術(物聯網技術)進行物流設備管理的研究會、物流節能研究會、強化抗震救災能力研究會、物料搬運研究會、AI(人工智能)?大數據研究會、庫存合理化研究會、托盤?物流模式化和信息共享研究會、供應鏈信息庫研究會等。如:采用物聯網技術的物流設備管理研究會,研究如何有效利用RFID(射頻識別技術)、Lora(無線傳輸技術)等IoT技術,對托盤等物流設備和裝載貨物等信息進行數據關聯;物料搬運研究會,以發行物料搬運設備的實務百科詞典為目的,對各相關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并與學術工作者一起編寫實務百科詞典;AI?大數據研究會,旨在利用AI技術來分析大數據,以構建ICT(信息通信技術)解決方案模式以及研究具體的業務應用。
另外,為培養物流專業人才,日本物流研究中心在日本的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地召開了物流檢定講座,開展相關教育培訓活動,獲得了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認可,以及人才培訓專業機構日本職業能力開發機構的認定。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還舉辦了亞洲無縫物流高峰論壇,2天的論壇和展會共有來自亞太地區的各國政府、大使館、大型制造業和零售業及物流界高端人士共計近1萬多人參加了這次盛會,是日本物流國際化的頂級盛會。為了在經濟顯著發展的亞洲實現無縫連接物流,日本物流研究中心召開了與物流改善相關的先進實施案例研討會,介紹先進企業的服務活動。下一屆論壇將于2019年5月16日在日本東京召開。
記者:在您看來,中國和日本物流行業發展分別具有怎樣的特點?近年來日本企業在物流方面遇到的主要挑戰有哪些?它們在物流需求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大庭靖雄: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點,社會制度不同,經濟模式不同,物流發展自然也是各有千秋。
1980年以來,中國經濟實現飛速發展,物流市場也在不斷擴大。特別是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中國物流進入高速增長期。近20年來,中國物流行業通過信息技術實現了重大變革,運用了最先進的IT技術,完善了能夠滿足龐大電子商務所需的服務供應體制。這種發展將擴展到更廣泛的領域,從而大大提高物流服務質量。
日本物流也有自己突出的特點。日本物流企業為了充分理解用戶,盡力滿足用戶需求,不斷進行業務改善活動,與貨主之間建立了牢固的信任關系,并不斷提高物流服務質量。另外,日本一直致力于物流成本的降低。物流總成本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國物流行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尤其對于制造業來說,必須要對物流成本進行控制,如何降本增效是制造業物流需要一直關注的課題。日本非常重視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的問題,努力通過創新物流技術、應用智能化物流設備等舉措來降低物流成本。目前,日本物流成本占銷售額的比重約低于5%,這或可為中國物流行業發展提供一定的思考。
當然,日本物流在穩步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一定的挑戰。近年來,日本物流領域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日益突出。因此,貨主非常關注能否確保物流服務的穩定性。勞動力不足問題,主要體現在日本近年來出生率降低而導致年輕人才減少,以及物流領域的勞動條件比較嚴峻等方面。因此,物流的主要課題就是要通過提高物流領域的生產率,利用IoT等技術來提高工作效率,從而形成強大的物流體系。
記者:您如何理解物流與“工業4.0”的關系?“工業4.0”對物流行業特別是智能物流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
大庭靖雄:物流是社會的基礎性產業,沒有物流,經濟活動也不可能產生。如果把一個國家比作一個生命體,那么物流就是這個生命體賴以生存的血液,不斷地為生命體輸送養分。
“工業4.0”是德國政府在政策上推行的一項劃時代的舉措。在“工業4.0”理念的推動下,各個國家正在有效利用IoT技術、大數據和AI技術來革命性地改善當前的制造工藝和物流體系。
在日本,我們采取的措施是“新社會(society)5.0”。一般認為,人類至今為止的發展歷史主要經歷了狩獵社會、農耕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等四個階段。接下來,可以通過創新的科學技術來實現第五階段的社會。我們認為,使用快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可以飛躍提高生產效率。因此,一般社團法人日本物流研究中心正在進行與此相關的各項研究。
至于智能物流,日本也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嘗試,如無人化搬運、無人機配送、無人駕駛等。智能物流的探索,對于物流行業發展來說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情。
記者:從技術角度看,未來物流裝備與技術發展有哪些趨勢值得關注?為了推動物流技術發展,一般社團法人日本物流研究中心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大庭靖雄:未來的物流技術發展,有許多課題需要解決,物流行業將面臨各種挑戰。
首先,標準化建設是一個需要長期關注的重要課題。目前來看,在物流裝備標準方面,雖然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標準,但是很難形成國際性的統一標準。隨著跨境貿易的快速發展,未來各國商貿物流要實現無縫銜接,必然要大力推動物流技術裝備的標準化建設,各國執行統一的標準,共同促進經濟發展。
另外,隨著環保理念深入人心以及降本增效的客觀需求,物流行業可持續發展成為必然趨勢,這也對物流裝備的綠色化提出更高的要求。日本政府2015年舉辦的“全球氣候變暖對策推進本部”會議,曾通過“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要比2013年減少26%”的新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物流裝備的綠色化發展,同時也需要物流技術的不斷革新。
在上述趨勢下,作為企業進行跨界合作、開展物流研究活動的平臺,一般社團法人日本物流研究中心將會繼續發揮行業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引領企業共同開展物流研究活動,持續改善物流企業的現狀,推動物流行業可持續發展。如我們的托盤?物流模式化和信息共享研究會,將通過制造、配送、銷售各層面以及物流、ICT、物流裝備企業等會員企業的共同參與,切實掌控現狀,重新研究托盤的標準、規格、保有形態,杜絕托盤規格的不統一現象,追求無縫通用的可能性;再如物流節能研究會,將通過對物流現場機器設備、能源的使用狀況、勞動效率等進行驗證,研究和編制節能對策和改善措施,為企業的利益還原以及防止全球變暖作出貢獻。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