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9月宣布轉向產業互聯網后,騰訊有了新的動作。
近日,慧聰集團與騰訊云旗下的企業級產品騰訊企點對外宣布,進行戰略合作,聯合開展產品研發、銷售推廣等業務,引起了廣泛關注。據了解,慧聰友客和騰訊企點聯合研發的首款B2B泛行業版產品也即將上線。
事實上,消費互聯網人口紅利已經見頂,未來10年的發展方向是產業互聯網,這已經成為業界共識。正基于此,云計算已成為中國互聯網行業三大巨頭——BAT集體發力的重點。阿里云升級為阿里云智能事業群,騰訊云升級為騰訊云事業群,百度云也由智能云事業部升級為事業群。
而ToB領域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等描述早已司空見慣。早在幾年前,傳統制造企業就已經推出了相應的產品。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進軍ToB領域對于云計算廠商而言,既是ToC市場紅利開發殆盡的戰略轉型也是基于技術進步的大膽嘗試。對于云計算廠商而言,以往互聯網對ToC領域的顛覆效果在ToB領域將不復存在。讓云計算成為傳統企業提質增效的工具成為云計算廠商進軍ToB的共識。
轉戰ToB市場
1月11日,阿里巴巴集團(以下簡稱“阿里巴巴”)推出阿里商業操作系統。在此之前的2018年11月,阿里巴巴公布的組織架構調整中,將阿里云升級為阿里云智能。
無獨有偶,2018年9月騰訊在組織架構調整中,將騰訊云、智慧零售、安全產品、騰訊地圖、優圖在內的多個產品線整合,創立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
盯上ToB的不只這些傳統的云計算廠商。2018年3月,紫光集團有限公司宣布投資120億元,進軍公有云市場。
短短的幾個月時間里,國內眾多云計算廠商開始關注ToB領域。騰訊甚至提出了產業互聯網的概念,用以區分以往的ToC領域。
云計算領域業內人士文琪(化名)告訴記者:“ToB市場相對ToC而言是一個更加廣闊的空間。保守估計ToB市場規模至少要在萬億元以上。”
賽迪智庫電子信息產業研究所所長安暉認為,中國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已經充分認識到,相對于C端消費互聯網而言,B端產業互聯網無疑是一個更具想象力的空間,而B端產業互聯網的核心就是云服務。也正因為云服務是B端產業互聯網繞不開的一塊市場,因此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下半場”兵家必爭之地,BAT爭相為此做出相應布局。
無論是如今在國內云計算市場中份額超過40%的阿里云,還是占據國際公有云市場超過50%的亞馬遜,設立之初均出自于自用的考慮,并在規模逐漸壯大的過程中對外開放資源。
相對于ToB市場而言,ToC市場無論是用戶數量還是植入難度都相對更低,因此這一領域業務也就更受資本青睞。從美國IT產業發展歷程來看,以英特爾、微軟為代表的ToC領域在上世紀90年代全面進入快車道,而在2000年后IBM、甲骨文才真正開始受益于企業軟件需求的井噴。
云計算的爆發伴隨著4G技術和智能手機推動的移動互聯網。據中國信息通訊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4.14億部,同比下降15.6%,這是自2016年后,手機出貨量連續兩年出現下滑。伴隨著智能手機出貨量下滑,ToC領域市場正在逐漸接近天花板。
長期根植于ToC領域的騰訊在2018年3月股價市值來到了4.5萬億港元的高點。但是,隨后不到半年的時間里,騰訊市值大跌四分之一,股價蒸發萬億元。
騰訊云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隨著人口紅利消失讓消費互聯網的競爭異常激烈。”在記者對多家云計算廠商的采訪過程中,這樣的說法幾乎成為業內共識。
“目前在互聯網領域,云計算的滲透率已經超過80%。在這個市場上去尋找增量,成本會逐漸增加。”一名云計算領域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此外,騰訊云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日趨成熟和進入商用階段,讓信息進入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的相對成本收益情況逐漸發生了質的變化,從而推動產業互聯網開啟數字經濟的下半場。”
藍海邊的先行者
2012年,美國通用電氣(以下簡稱“GE”)提出工業互聯網概念,并于2015年推出基于PaaS層的工業云服務平臺Predix。
對于制造業而言,在邁向智能工業的路上,提升效率是核心。各行各業的設備建立大量連接,產生大量數據,然后基于數據可以衍生出可挖潛的價值。產生互聯并挖掘數據背后邏輯從而提升效率,這就是Predix設立的初衷。
最終的結果卻事與愿違。在提出Predix就是制造業未來的短短三年后,GE經歷了兩屆CEO的先后離職,股價暴跌、業績下滑,并于2018年被踢出道瓊斯指數。2018年8月甚至有媒體報道稱:GE計劃削減數字化收入目標,可能賣掉predix股份。
一位接近GE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Predix這樣一個平臺屬性多的產品需要建立大量的連接,面對的領域太廣了,GE在這里面投入了很多,但是相對于其面對的廣闊的工業領域遠遠不夠。”
與GE近70%業務重合的西門子同樣沒有忽略ToB領域。2016年,西門子斥資45億美元收購半導體軟件公司MentorGraphics。這一舉措被認為是西門子拓展數字工業領域的重要砝碼。2017年6月,西門子向中國市場推出基于云的開放式物聯網操作系統Mindsphere。2018年,西門子選擇阿里云為其在中國區的合作伙伴。
與老對手GE試圖打造無窮個數據點的思路不同,西門子則希望通過論證連接的價值然后再建立有限個連接點。
這樣的模式似乎是云計算廠商希望采用的。對于云計算廠商而言,在他們眼里的ToB和ToC領域最大的區別就在于“+互聯網”。“互聯網進入傳統產業,絕不可能形成顛覆,而是起到一個工具的作用。對于傳統產業,特別是制造業而言,無論是資本還是資源構成都遠超互聯網企業。”文琪說道。
金山云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在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云計算扮演著‘助推器’和‘服務者’的角色。相比要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的企業,云計算的發展時間還不算長,對于很多行業場景的理解還不是特別深入。這一點,需要企業積極擁抱數字化,與云計算一起深入發展,而云計算企業也將扮演好服務者的角色,與客戶一道深入分析業務需求,共同推動業務模式上的創新,提升組織生產效率。”
剝洋蔥式滲透
“從云計算最開始涉足的領域來看,無論是電商、游戲還是視頻,許多的業務都是從無到有的,并且大多數屬于ToC領域。這些領域數據滲透得會非常徹底。但是,在ToB領域就完全不是這樣的。”上述金山云工作人員說道。
對于石化行業而言,行業歷史遠比互聯網長得多。并且,資源的聚集度非常高。與ToC端不同,產業端的數據體量遠非ToC端可比,并且還有很多歷史數據存留。
對于體量龐大的石化行業而言,生產效率提升1%就意味著巨大的利潤。此時,這些企業的開放程度直接決定了互聯網的邊際。“無論是現在的智能工廠還是智能制造,都遠沒有達到預想的程度。這就是市場空間。”文琪說道。
“建議企業從容易實現數字化,通過數字化能帶來立竿見影效果以及一些企業現有應用軟件開始實現數字化轉型,比如電子采購、生產控制、財務等此前需要大量人力投入且數據量豐富的場景開始。”上述金山云工作人員說道。
中國石化以及中國中化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表示,各自搭建的電商平臺的云服務均是由阿里云提供。“對于這些封閉的體系,云計算不是說生硬地進入,首先也需要企業從內心認可和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并推動它的執行。”上述金山云工作人員表示。
雖然ToB領域的規模非常龐大,但是各自領域都有其各自的特點,因此具體到每一個產業中,在ToC領域的規模經濟就很難實現。此外,由于ToB領域的專業性要求較高,無形中提升了產業門檻。“根植于特定領域的云計算企業的競爭相對ToC領域要小得多,這樣對于企業保持利潤是非常有利的。”一位云計算業內人士說道。
1月11日,阿里巴巴首次對外全面闡釋“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時,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表示,云不僅是技術問題,更多是一個商業問題。并宣布阿里云智慧成立新零售事業部。電商起家的阿里巴巴在打造面向商業的云系統時,無疑將首先在新零售領域發力。
種種跡象表明,對于志在傳統領域“剝洋蔥”的互聯網廠商們,在面對ToB領域時,無疑將首先從那些有業務關聯度的、更加熟悉的領域著手,縱深化、專業化發展。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