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智庫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楊春立近日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產業空心化問題比較突出,國內領先工業互聯網平臺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國外基礎產業體系之上,工業互聯網平臺所依賴的智能裝備、自動控制、工業協議、通用PaaS(平臺即服務)、高端工業軟件等產業鏈命門掌握在別人手里。
楊春立介紹了三個關鍵數據。一是“95%以上的高端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和工業網絡協議被國外廠商壟斷,工業數據采集能力薄弱。”楊春立表示,由于國外廠商設備數據不開放、接口不統一,因此設備的數據兼容性差、采集門20檻高、采集難度大,導致設備上云難,從而制約了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快速發展。二是“50%左右的工業PaaS平臺采用國外開源架構,缺乏開源開放的本土通用PaaS平臺。和國外開源架構相對成熟的開源生態相比,我國平臺自主研發架構尚未建立開源生態,對開發者的‘黏性’不強,這會影響到第三方開發者在平臺上的快速匯聚,導致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開發者社區建設緩慢。”楊春立說。三是90%以上的高端工業軟件被國外廠商壟斷,殺手級工業App匱乏。高端工業軟件是工業經驗、技術、原理等工業知識的模塊化、代碼化、軟件化,是殺手級工業App的重要來源,我國高端工業軟件的匱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工業App的培育。
楊春立表示,工業互聯網平臺向下整合上萬種類型的裝備,向上承載海量工業應用開發,只有綜合實力較強的龍頭企業主導才有可能打造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綜合性產業生態。國內缺乏產業巨頭,一方面尚不具備整合控制系統、通信協議、生產裝備、執行系統、管理工具、專業軟件、平臺建設等各類資源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不具備集業務流程咨詢、軟件部署實施、平臺二次開發、功能上線調試、人才管理培訓、系統運行維護等于一體的綜合能力。
楊春立認為,當今時代,軟件開源和硬件開放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全球主流開源軟件成為支撐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的通用開源軟件。而支撐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的通用開源軟件社區基本上由國外企業主導,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參與度和掌控度不高。
“國外領先平臺企業均已建立為開發者提供開源代碼、開發工具、微服務組件的開發者社區,平臺擁有上萬名開發者。”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開發者社區建設處于空白,開發者規模和能力與國外工業互聯網平臺相比差距顯著,嚴重制約了工業App的培育。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