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表示,中國科技產業力量達到了重新調整全球力量的制高點。但我們也要看到,中國公司的研發投入雖然連年升高,與全球領先企業相比還是偏少。
近日,歐盟委員會發布了《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華為以113.34億歐元的研發投入,位列全球第五,超過BAT的總和。
此次排名統計的是2017~2018財年全球研發投入最多的2500家公司,它們遍布46個國家,每家研發投入金額都超過2500萬歐元,總額達7364億歐元,約占全球企業研發投入的90%,同比增長8.3%。
華為的成績,也是這次中國企業在榜單中斬獲的最高坐席。這一年來,華為把以創新研發見長的英特爾(第6名)和蘋果公司(第7名)甩在了身后。歐盟委員會表示,中國科技產業力量達到了重新調整全球力量的制高點。
阿里巴巴在研發投入方面是僅次于華為的中國公司,它在2017~2018年的研發投入為29.14億歐元。在全球榜單TOP100中,中國企業上榜了11家,還包括臺積電、中興、聯發科等。
這一結果,和2個月前普華永道思略特發布的結論相似。在普華永道發布的全球研發支出最高的1000家上市公司中,中國企業研發支出增長了34.4%,達到600.8億美元,增幅領跑全球。阿里巴巴連續三年蟬聯了中國企業研發支出榜首,騰訊、中興緊隨其后。華為作為非上市企業沒有參與統計,但它對研發的投入和推崇,外界都有目共睹。
中國公司的研發投入雖然連年升高,但和全球領先企業相比還是偏少。
在普華永道的排名里,中國企業翹楚阿里巴巴,在全球陣營中只排到了第45位。此次歐盟委員會的排名中,華為也是唯一躋身Top50的中國選手(阿里巴巴排在全球第51位)。歐盟此項榜單的冠軍寶座被韓國三星電子公司以134.37億歐元(約152億美元)的研發經費奪得,其次是美國谷歌母公司Alphabet(133.88億歐元)、德國大眾(131.35億歐元)、美國微軟(122.79億歐元)。
歐美依然是研發的專業大戶,它們幾乎占滿了全球研發Top10的席位。在此次入圍的全球2500家公司中,美國上榜778家公司(投資額占比37%),歐盟577家公司(27%),日本339家(13.6%),中國為438家(9.7%)。
各個國家對研發領域的偏愛也有所不同。
過去幾年,美國在ICT和健康領域,與其它國家之間的差異距日益拉大,2012~2017年,ICT(信息、通信和技術)產業占據了美國企業研發的主要精力(51.4%),其次是健康26.7%和汽車7.8%。而歐盟的公司在汽車領域強于中美,它的研發投入以汽車為主(30.5%),其次是健康(22.4%),ICT占20.1%。在中國公司研發投入的分類領域中,ICT占44.7%,汽車11.4%,健康3.4%。
中、美、歐、日企業,2012-2017研發投入在各個領域的分布
盡管目前中國企業的研發投入不及歐美、日本,但歐盟委員會還是給出了“潛力巨大”的評價。中國已經將目光投向下一個億萬級市場——人工智能,包括自動駕駛汽車、先進的醫療設備、機器人和金融技術等。中國政府計劃到2030年引領全球人工智能,自2015年宣布這項計劃以來,在中國市場已經有了超過1100億美元的技術并購交易。
但傳統的研發投入模式,是否能獲得預期的創新效果,還值得政府和企業深思。
美國新興智庫NewAmerica研究員SammSacks近日撰文,質疑以國家為主導的創新模式獲得高效收益的可行性。她提出,如果中國能夠出現一家憑借技術優勢而非性價比優勢,就能和谷歌、英特爾等巨頭競爭的企業,才有機會在新興技術領域占據領先地位。
普華永道思略特大中華區總裁徐滬初也曾提醒中國企業,跟風研發投入后,千萬不能忽略了商業戰略、企業文化、高管團隊與創新策略這些關鍵步驟,因為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衡量企業創新力的標準正在不斷提高。
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top50
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top50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