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英國最先嗅到改革的先機,順利成為革命的主導者,同時也造就了自己的輝煌時刻。然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到來之際,英國錯過了改革的最佳時刻,美、德兩國后來者居上,成為新的改革派領頭人。
隨后,英國的國際地位也開始呈現斷崖式地下跌。曾經身為兩次工業革命改革領導者的它,并不甘心成為別人的跟隨者。正值2008年金融危機的大清洗時期,英國決定舉國之力押注數字經濟,打造世界的“數字之都”。
金融危機后和脫歐前,英國政府的“自省”
2008年正值金融危機爆發階段,發達國家都在奮力調整產業結構,只有渴望重回世界巔峰的英國選擇了數字經濟。
英國的政府部門在商榷了數月之后,終于在2009年推出了《數字英國》。這一次,英國選擇了腳踏實地,想要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推廣全民數字應用站起來。
金融危機對英國來說,更像是一個難得的改革機會。而誕生于危難之際的《數字英國》被稱為是英國進行數字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同時也肩負了無數人的希望。
時任首相戈登?布朗也曾在公開場合表示過對《數字英國》的肯定:“正如19世紀修建的橋梁、公路和鐵路是工業革命的基礎……現在對信息通信行業的投資可以使英國從經濟衰退中迅速脫穎而出……并進一步鞏固英國作為全球經濟強國的地位?!?/span>
戈登?布朗把數字革命和當初的工業革命做對比,英國想要成為世界數字之都的愿望呼之欲出。
至《數字英國》發布之后,英國的數字改革正式開啟。到今天我們再看,不難發現這也是英國進行數字改革的第一個節點。
英國政府在這場改革中始終扮演著指揮官的角色,2009年只是它第一次揮舞自己的指揮棒。2017年,英國脫離歐盟的事件持續發酵后,英國政府再次揮動指揮棒,推出了第二次的綱領性文件。
與2008年的金融危機相比,脫歐事件對英國的影響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次除了“外患”之外,英國還面臨著“內憂”。
脫歐還未有明確決斷,卻已經有不少英國人由于害怕失去歐洲部分財產而移民至美、德兩國,英國正在遭受經濟受阻和人才流失的雙重打擊。
2017年3月,英國文化、媒體和體育部(DCMS)發布《英國數字戰略》。戰略中提出,要把數字部門的經濟貢獻值從2015年的1180億英鎊提高到2025年的2000億英鎊。
十年間的兩次大危機并沒有成為英國發展的絆腳石,反而成為了它發展數字經濟的巨大契機。英國政府的數字戰略不斷升級,渴望改革的心也始終如一。盡管英國面臨著內憂外患,但它讓在堅守著自己最后的倔強――改革繼續。
遍及大城、小鎮的智能城市計劃
在這十年間,英國的數字經濟究竟建設的如何呢?感受一下它的智能城市便全然知曉。
假如你在明天到達倫敦的希思羅機場,你將有機會乘坐無人車Pods來往于第五航站樓和停車場之間。
在乘坐無人車的空檔,利用剛剛下載的“Citymapper”的軟件,可以查詢到即將乘坐公交的準確到達時間及路上的擁堵狀況。如果中間需要換乘,你還將有幸看到公交站牌上顯示的實時電子地圖……
在此之前,交通堵塞問題一直倫敦的患處。直到2013年年底,倫敦市政府提出智慧倫敦計劃(SmartLondonPlan),倫敦才開始利用先進技術來改善城市的交通、服務倫敦市民。倫敦也成為了全球最早采用智能交通體系的城市之一。
建立智能城市并不簡單,第一步就需要公開一大部分的用戶數據。
英國政府再次發揮領導作用,擴大了對本國大數據的開放程度。根據全球開放資料研究報告顯示,英國政府的開放資料執行及成效世界第一,美國和瑞典緊隨其后。例如“Citymapper”軟件,就需要歷史乘車人的數據作為參考,哪個時間點、甚至哪節車廂是最擁擠的,它都能告訴你。
倫敦如今的模樣,就是智能城市的真實寫照。英國在經歷了智能城市的建造之后,政府的數據開放程度也遠超其他國家。
除此之外,智能倫敦中的“智慧”并不僅僅指智能交通。倫敦市政府同時推出了政府數據開放門戶網站data.gov.uk,并開放提供超過4萬個政府數據庫。“對話倫敦”的網上社區開放、智能能源供應等,也都是英國政府惠眾的表現。
倫敦在英國也并不是獨一無二的智能城市,被稱為英國“雄安”的米爾頓?凱恩斯也是智能城市的代表地之一。這座距離倫敦僅有半小時車程的小鎮,一舉抓住英國發展數字經濟的契機,正在進行著實時停車位設置、廢棄物處理等一系列物聯網實驗。
英國的智能城市計劃遍及大城市和小鎮,它們成為了英國發展數字經濟最重要的一環。
引領歐洲:改革和立法同步進行
在英國舉國之力發展數字經濟后,取得的成效也非常卓著。英國科技組織的一份報告中顯示,2017年英國數字技術部門經濟價值達到1840億英鎊,數字技術部門已成為英國經濟中表現最好的產業之一。
與此同時,數字經濟產業的聚集效應正在迸發。除了倫敦是全球知名的科技中心外,還形成了雷丁和布拉克內爾、布里斯托爾和巴斯、曼徹斯特和伯明翰等數字產業集群,南安普敦、康沃爾和鄧迪的新興集群。
但是僅僅依靠改革是遠遠不夠的,推進數字產業發展,還需要相關立法的相輔相成。
2009年那份肩負重擔的《數字英國》沒有失去效用,英國政府多次利用它更新了經濟法案,并最終在2010年提交了《數字經濟法草案》。
這份《數字經濟法草案》在全球引起注意,世界迎來數字經濟立法潮。英國以一己之力,鞏固了歐洲數字法的地基。英國的數字經濟有了改革和立法的雙重保障,建設工作開展的如火如荼,外界對于英國的質疑聲也越來越小。
從“數字”發展到“智慧”,英國政府完美的詮釋了指揮官的角色。智能城市計劃的推進和數字經濟立法的確立都為其他國家發展數字經濟提供了借鑒意義。
頂著內外的雙重壓力的英國,終于在這場無聲的數字戰爭取得了中場的勝利。
不過,對于英國來說,獲得“歐洲數字經濟的領頭羊”的稱號還遠遠不夠,它看中的是世界領先的位置。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輸掉的里子和面子,這次怕是想要一次性掙回。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