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2019年政府項目如何影響大數據和物聯網 ?

時間:2019-01-0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新技術背后的靈感來自各種變量,包括自然、科幻小說和產品需求等。更具體地說,航空航天和國防領域的創新和發展經常作為大數據和物聯網的產品和新功能滲透到商業市場。

新技術背后的靈感來自各種變量,包括自然、科幻小說和產品需求等。更具體地說,航空航天和國防領域的創新和發展經常作為大數據和物聯網的產品和新功能滲透到商業市場。

大數據,物聯網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格倫研究中心動力和推進元件項目經理MikeBarrett博士也認同這些觀點。MikeBarrett博士說:“在阿波羅登月的早期,我們就建造了太空所需的大部分技術,但是現在我們更希望與我們的商業伙伴進行大部分的創新和發展。作為回報,我們的合作伙伴能夠將這些新技術用于其他市場。”下面展示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國防部(DoD)發布的新技術發展的六個例子,您應該在2019年密切關注。

1、實時數據清理

有了物聯網,IT費力地執行以清理大數據的ETL(提取、轉換和加載)過程可能會發生根本性變化。例如,軍事行動中的無人機使用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算法進行編程,使其能夠確定哪些數據對任務至關重要,哪些數據對任務不重要。在飛行中的實時數據收集過程中,這些無人機會評估所有輸入的數據,并自動丟棄不相關的數據,從而大幅減少數據的有效載荷。

2、強化傳感器

在月球著陸器和火星項目中,美國宇航局都希望強化傳感器能夠承受極熱、寒冷、高輻射水平以及太空中的其他惡劣環境條件。這些新的強化傳感器比公司目前在物聯網項目中使用的傳感器更加可靠,并且在防止太空和其他地方的物聯網傳感器故障方面做得很好。

3、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

在軍事行動中,商業部門的承包商和國防部正在研究無人機陣型的自我修復,每架無人機在飛行任務時都會執行自己的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AI)。使用這種機器學習和AI,執行任務中的無人機機隊可以監測到成員何時失敗,然后與其他無人機通信,重新組合陣型并繼續執行任務而不會中斷。這種類型的自我故障修復和轉移可以很容易地用于制造裝配線,機器可以相互操作和通信,如果一臺機器出現故障,還可以設計備用生產路徑。

4、人機共生工作流程

在軍事行動中,設計了一種在人類和無人機上共同協作的技術,因此無人飛行器可以和有人駕駛飛機的隊友一起飛行。美國國防部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臭鼬工廠的商業戰略與發展、情報監視與偵察(ISR)和無人機系統(UAS)項目的馬克科爾說:“有效的載人/無人駕駛協作可以減少高認知工作量,從而讓作戰人員更專注于任務規劃和管理。”這種人機共生對于擁有1000輛運輸卡車的物流供應商來說也同樣適用。

5、太陽能在美國宇航局的月球著陸器項目中,選擇的能源是太陽能,它在太空中是無限的,而且無需運輸。美國宇航局計劃利用無限的太空太陽能供應,將其用于軌道飛行器。該計劃包括讓軌道飛行器遠離月球的黑暗面,以便飛行器可以不斷補充其能量供應,因為它始終處于陽光照射下。數據中心也可以找到最大限度利用能源的方法。

6、遺留(原有)系統

在太空和國防領域以及在私營部門,人們希望保持遺留(原有)系統的良好運行。這些遺留平臺已經進行了大量投資,沒有人愿意浪費它們。因此,從事軍事項目的供應商被要求開發與現有技術基礎向后兼容的技術。而這也正是企業IT所需要的。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