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沉浮與枯榮!探尋國產傳感器技術與應用的突圍之路

時間:2019-01-0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國際經濟形勢面臨挑戰的背景下,新的一年我國經濟工作的重心將會放在哪里?近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5G、物聯網等被列入了重點關注的領域。此外,Gartner的研究結果表明到2020年全球聯網設備數量將達260億臺,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1.9萬億美元。

在國際經濟形勢面臨挑戰的背景下,新的一年我國經濟工作的重心將會放在哪里?近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5G、物聯網等被列入了重點關注的領域。此外,Gartner的研究結果表明到2020年全球聯網設備數量將達260億臺,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1.9萬億美元。

在市場的帶動下,眾多巨頭企業都在布局物聯網行業,其中包括IBM、谷歌、微軟、亞馬遜、思科、華為、BAT等。科技巨頭們從不同環節引領技術潮流與行業標準,使得物聯網產業大規模發展的條件正快速形成,未來2—3年將成為該產業生態發展的關鍵時期。而傳感器作為物聯網的數據入口,其市場前景更是大有可為。

四大維度解讀我國傳感器行業的發展現狀

長期以來,在傳感器的關鍵環節、關鍵技術、高附加值應用上,國際品牌一直處于壟斷地位。由于傳感器門類眾多,技術門檻不一,我國在常規的傳感器方面有所布局,但高精度的傳感器仍然是短板。高檔傳感器產品幾乎100%從國外進口,而傳感器芯片則有90%來源于國外,許多產品是“有品無芯”。

談及我國傳感器落后的原因,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技術、工藝以及材料等多種因素共同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首先,關鍵技術尚未突破是主要制約因素。在設計技術方面,傳感器的設計技術涉及多種學科、多種理論、多種材料、多種工藝及現場使用條件;設計軟件價格昂貴、設計過程復雜、考慮因子眾多;設計人才匱乏,設計人員不僅需了解通用設計程序和方法,還需熟悉器件制備工藝,了解器件現場使用條件。

其次,產業化能力不足也是制約因素。目前國內高精度、高可靠傳感器研發及產業化能力嚴重滯后于需求,技術水平相比國外還有較大差距,產品一致性、可靠性水平比國外低1~2個數量級,產品的品種和系列大約是國外的30%~40%,產品的產業化程度不足15%。

第三,資源分散,產業規模小。目前我國傳感器企業1600余家,大都為小、微企業,盈利能力不強,缺乏引領技術的龍頭企業。

第四,傳感器高端人才匱乏是影響傳感器發展的最大瓶頸。傳感器產業涉及學科多,要求知識面廣,新技術層出不窮,長期以來很難吸引國際頂級人才投身到傳感器行業工作;國內由于學科設置不合理,缺少復合型人才培養機制。

上游蓄力不足,下游有望產生專業細分的行業小巨頭

芯片研發投資極大、成本高、工藝裝備昂貴、資金回收周期長,且技術難度風險大,靠企業市場化運作是難以為繼的。加強芯片與MEMS技術的集成與融合,是傳感器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如果國產傳感器芯片性能優良,產品可靠性、穩定性高,其應用不愁沒有市場。

隨著物聯網時代越走越近,構建全面感知、可靠傳輸的智能信息服務系統,成為了新的國際形勢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也因此行業對傳感器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就傳感器行業人士最為關注的MEMS傳感器、無線傳感器、智能傳感器等新的技術方案,聯合各種定位技術、自動識別技術等,將深刻全面地感知各行業應用感知層的各種參數、及時察覺各種微小的變化。重點發展應用市場、具備一定產業基礎、易于快速產業化的智能傳感器及其核心元器件,運動感測組合傳感器中的加速度計、陀螺儀,環境感測組合傳感器中的壓力傳感器等或許也不失為上上策。

不管是做傳感器芯片、傳感器設計,還是傳感器產品以及應用等,近日該產業鏈的眾多企業都關注到了2018“物聯之星”年度評選中的“物聯網傳感企業獎”,這是一個完全公益性,公平、公正的獎項,從參與的企業也能看出物聯網傳感器行業最新發展趨勢和市場機會。截止目前,已有30余家傳感器企業參與進來,昆侖海岸、豪恩安全、華蘭海電、悅和科技、麥克傳感器、九純健、明皜傳感、中星測控等等(篇幅有限,無法一一列舉)。

萬物互聯時代,傳感器的觸角將會延伸到各個角落,各行業應用將蘊含巨大商機,國內外傳感器廠商都能在該領域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為行業發展貢獻力量。曾有業內人士預測,未來國內傳感器廠商有望產生專業細分的行業小巨頭。通過此次“物聯之星”500位行業資深人士的網絡投票,讓我們遴選出近年來對中國物聯網行業影響深遠的十家傳感器品牌。通過開放式的評選,一起去看看有哪些傳感器廠商能晉級,同時促進國內傳感器市場的繁榮發展,特在此呼吁更多國內外傳感器企業能參與進來。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