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府已經批準了新立法,對于外資收購有了更嚴格的限制,外資收購德國企業的審查門檻從目前的25%股權降低到10%,這些措施將適用于國防、高科技和基礎設施部門,包括公用事業和電信提供商以及媒體公司。
近年來,中國投資者對德國企業收購表現出越來越大的興趣。不管汽車還是機械設備,德國產品在中國市場深受歡迎,因為他們擁有先進的技術和卓越的品質,這些產品一旦在中國打開市場,將帶來很大的成長空間。2017年,中國美的集團就花了300億收購德國庫卡機器人,并合資成立的子公司。
對于庫卡來說,被中資收購后,更有利于他開拓中國的市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同時作為世界級制造大國,政府部門正在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工業機器人將派上很大用場。不過,德國企業可能并不是這么想。
最近,西門子老板JoeKaeser抨擊了中國投資者對德國公司實施全面控制的做法,指中國對德國技術和專有技術的興趣日益增長,例如德國著名機器人制造商庫卡被美的集團接管兩年后被推翻。中國企業進入一家公司時保證就業,然后平靜一段時間,就開始成立新公司,吞下舊公司,并帶走了研究和開發。
JoeKaeser表示,最初西門子也有興趣購買庫卡,不過,當時庫卡沒有證明價格的合理性。最終,庫卡落入中國美的,而自收購庫卡以來,德國關于重要技術被拋售的警告日益增多,德國也開始推出遏制中國收購的措施。
據報道,德國政府已經批準了新立法,對于外資收購有了更嚴格的限制,外資收購德國企業的審查門檻從目前的25%股權降低到10%,這些措施將適用于國防、高科技和基礎設施部門,包括公用事業和電信提供商以及媒體公司。
新的法案出臺,意味著中資企業想收購德國公司是難上加難,只要超過10%的股份收購,就必需通過嚴格的審查。那么,想要全資收購一家德國公司,必需通過政策部門的同意。近年來,中國公司購買或購買高科技公司、機場和港口的控股權,歐洲國家的資本收購越來越受到關注。
中德企業并購,讓某些德國企業不安,被收購者也可能要面對各種壓力。不久前,庫卡CEO的蒂爾·羅伊特(TillReuter)突然辭職,至于他離職的原因,并沒有向外界透露。羅伊特擔任庫卡CEO已經有十年時間,他最大的愿望是庫卡成為中國的第一。據述,他帶領的庫卡過去六年在中國營收從5000萬歐元增長至5億歐元,增長了10倍。
不過,美的去年營收達到2419億,而庫卡營收267億,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庫卡機器人的利潤率不及美的集團平均水平。在今年美的戰略發布會上,庫卡表示力爭在2020年實現10億歐元的銷售收入,目前庫卡正在大力投入,努力提升在中國的市場份額。
未來的世界競爭格局中,中國仍然會是最大的機器人市場,除了海外品牌的入侵,國內也在不斷涌現出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品牌,機器人行業的競爭會進一步加劇。行業競爭促進機器人產品功能提升和成本下降,并將引進其它產業的變革。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