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I要出售部分股權已經和大陸主要的顯示面板企業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以及臺灣鴻海集團談過。但因JDI股權構成復雜,其LCD面板業務是由索尼、日立、東芝合并而成,所以上述談判并未成功。
近日,由多家企業組成的中國財團擬出資30億元,收購日本顯示器公司(JDI)的33%股權。有觀點認為,顯示技術升級轉型的當口下,作為傳統液晶面板制造商的JDI不得不面對缺錢的尷尬。
日本NHK電視臺近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日本顯示器公司(JDI)正在與多家中國企業與基金組成的財團洽談,接受一筆金額約為5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0.28億元)的投資,財團將獲得約33%股份。同時,該財團將額外出資5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02.79億元),考慮在中國建立工廠,使用JDI的技術制造OLED面板。據了解,JDI最大的股東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持股占比為25.29%。
輝煌時代的最后結晶
據家電網了解,JDI是2012年4月成立,由索尼、東芝、日立的小型液晶部門整合而成,其設立之初的目標就是移動設備市場的屏幕供給,主要開發和出產LTPS屏幕。由于LTPS屏幕技術復雜,其他地區無法大規模的產出高品質的LTPS屏幕,而JDI可以將LTPS屏幕包裝成PixelEyes顯示屏。這種屏幕內嵌觸摸感應器模塊(in-cell),使液晶模塊更輕更薄。加上高分辨率的優勢,逐漸成為高品質手機屏幕的標志之一。
上世紀90年代,日本在全球顯示技術市場可謂風生水起,憑借在液晶顯示領域的先發優勢,日本獨攬90%左右的顯示面板市場,參與液晶面板制造銷售的企業數量也多達9家。然而,隨著經濟形勢的轉變,韓國在顯示面板產業上的競爭力逐漸超越日本,據數據統計,2011年韓國顯示面板產品在全球屏幕市場占比已經超過50%,相反,日系顯示面板產品占比僅接近10%。
2016年,伴隨著松下退出電視面板市場、夏普被鴻海集團收購,日本制造業紛紛從顯示面板行業抽身,僅留存了JDI和JOLED兩家。JDI在中小型TFT-LCD占有率19.9%;智能手機占34.1%;車載占18.9%;數碼相機占72.2%;智能手表占42.2%。由于2017年高端手機都轉向使用OLED,JDI2017銷售額有所下降,平均每季度銷售額為1800億日元,而在2018年,JDI將擴大全面屏和窄邊框面板的銷售。并且在中國地區擴大車載面板的銷售。
另外,JDI在手機占屏比、透明顯示、裸眼3D等領域具有領先世界的科研技術,集聚了日本上世紀屏幕研究的精華,對未來全球顯示屏幕的發展有重要意義。有業內人士表示,JDI堪稱是日本屏幕輝煌時代的結晶。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據JDI今年第一季度的財報顯示,2018年Q1季度,JDI凈虧損17.7億日元,約合1594萬美元。凈銷售額為1302.81億日元,約合11.7億美元。此前,JDI已經連續第四個季度出現凈虧損,正計劃精簡生產線,并裁員30%。
迫于經營壓力,原本與JOLED的合并也被JDI叫停。今年3月末,JDI宣布取消以今年6月為目標將OLED開發制造公司JOLED納入成為子公司的決定。有業內人士分析稱,近年來隨著中國面板廠商的崛起,JDI的市場份額不增反降,占營業額超過五成的大客戶蘋果端訂單也在減少,造成工廠開工率低下。加上伴隨裁員產生的提前溢價退休金、工廠減損等,整個財年累計赤字超過2000億日元(約118億人民幣)。
大陸手機模塊的主要供貨商歐菲科技近日傳出擬斥資30億元人民幣(下同)收購日本顯示器公司JDI。業界人士指出,歐菲科技目前主要客戶包括華為、小米、OPPO、vivo,如果參股JDI成功,在其LTPS液晶屏技術的幫助下可望提高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產業鏈垂直整合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JDI要出售部分股權已經和大陸主要的顯示面板企業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以及臺灣鴻海集團談過。但因JDI股權構成復雜,其LCD面板業務是由索尼、日立、東芝合并而成,所以上述談判并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