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2018中國食品飲料自動化市場研究報告

時間:2018-12-1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本報告針對的食品飲料行業指的是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食品行業細分:軟飲料行業、乳制品行業、食用油行業、啤酒行業、烘焙行業、糧食加工行業、飼料加工行業、制糖行業、肉制品行業、糖果行業、調味品行業、速凍食品行業等。

本報告針對的食品飲料行業指的是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食品行業細分:軟飲料行業、乳制品行業、食用油行業、啤酒行業、烘焙行業、糧食加工行業、飼料加工行業、制糖行業、肉制品行業、糖果行業、調味品行業、速凍食品行業等。

一、食品飲料行業發展現狀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和工業生產技術的發展,食品工業繼續取得長足穩定發展。食品工業在世界制造業市場中依然占據最大份額。食品工業的現代化水平已成為反映人民生活質量高低及國家工業水平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物質消費的不斷提升,不斷助力食品工業的穩健發展。加之工藝水平和生產技術的不斷改善,國家各級政府重視和相關規范性政策扶持,食品工業繼續保持了良好健康的向上發展勢頭。

2017年食品飲料行業各子行業表現:

軟飲料行業

隨著科技化、互聯網+模式、人工智能的加速到來,中國也迎來了第三次消費結構升級。第三次消費結構升級轉型不僅驅動著相關產業的增長,也對公眾的消費觀念帶來巨大的影響。2017年12月,中國軟飲料行業產量1341萬噸,同比下滑1.8%;2017年1-12月,中國軟飲料行業累計產量1.8億噸,同比增長4.6%。近幾年來中國軟飲料的增速有所減小。具體來看,從2014年開始增速下跌至10%以下,并一直保持下滑趨勢,2017年變為負增長。具體來看,2017年中國軟飲料累計產量為18051.2萬噸,下滑1.6%,預計2018年中國軟飲料累計產量將達17568萬噸。

乳制品行業

2017年乳制品行業延續2016年的增長態勢,2017年規模以上企業乳制品總產量為3059萬噸,同比增長3.5%。近兩年我國乳制品行業的產量和銷量都穩步提升,不過就增速來看,還是處于低位。我國鮮牛奶市場也一直穩定增長,我國鮮牛奶市場從2011年的160多億增長到2017年的258億,未來還將進一步增長,預計到2020年有望突破300億的市場規模。我國有機奶近年更是保持了20%以上的高速增長,據統計,2017年我國有機奶市場規模達到140億元,伊利的金典有機奶、圣牧有機奶和蒙牛的特侖蘇等全國性有機奶品牌增長一直較好,預計我國有機奶市場從2016年到2020年還將保持15.2%的復合增長率。除了高端有機奶銷量在快速增長外,我國酸奶類產品市場也正在快速發展。據統計,2017年我國酸奶類市場規模經超過1000億,2021年酸奶類產品的市場規模預計約為1,906億元,復合增長率達到13.76%。從酸奶類產品的消費結構來看,飲用酸乳和原味酸奶占比最大,達到48%和39%,尤其是原味酸奶,近幾年的增速都在40%以上,預計未來兩年也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我國2017年液態奶消費量達3728萬噸。漲勢如此良好的原因:消費方面由于目前我國市場正處于消費升級的階段,一二線城市的消費基本飽和,而三四線及以下的城市消費是拉動需求的主力軍,消費能力在不斷提升,人們關于乳制品的消費習慣也逐步走向成熟,消費量將繼續保持增長。其次,隨著我國二胎政策全面放開,每年新增人口有望增長200-300萬左右,會加大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的需求量。因此,我國未來幾年乳制品整體的消費量將保持上升的態勢。最后,近年來我國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為乳制品行業的消費升級奠定了基礎,我國消費者的消費口味和觀念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也在發生改變,越來越重視食品的安全和健康。

食用油行業

食用油是人們生活必需的消費品,是提供人體熱能和必需脂肪酸,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的重要食物。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們對食用油的質量要求不斷提升。而糧油市場的逐步開放,更使食用油行業的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成為中國的朝陽行業,市場前景廣闊。2017年1-12月全國精制食用植物油產量為6071.8萬噸,同比增長2%,其中受大豆進口量調整影響,2017年我國國產大豆、花生油產量略有回升,豆油產量為1517萬噸,較上年同期調增290萬噸,油菜籽及其他油料產量略有下浮。

啤酒行業

2017年我國啤酒產量為4401.49萬千升,同比下滑2.33%;2017年全國啤酒產量前十的省市是山東、廣東、河南、浙江、四川、遼寧、黑龍江、江蘇、河北、湖北,其產量分別為6088238千升,4122589千山,4003392千升,2544099千升,2406552千升,2195326千升、1851744千升、1794156千升、1748878千升、1655234千升。近年來,全國啤酒產量呈逐年下滑的狀態。2014-2017年啤酒產量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7%。2017年全國啤酒產量為4401.5萬千升,同比下滑2.33%;啤酒行業增長放緩,對于啤酒行業增速回落的原因,其一是啤酒旺季的氣候偏涼、跨界酒產品增多、其他酒種價格的下降等因素對啤酒銷量產生了較大影響。其二是我國啤酒市場已經到達消費容量的中短期周期性上限,其主要依據是我國人均啤酒消費量(34.2升)已經超過世界平均水平(33升)。面對市場下行壓力,啤酒企業普遍表現淡定,各大啤酒品牌均表示繼續看好中國市場商機,仍將持續加大投入。

烘焙行業

中國的烘焙食品從一、二線城市居民逐漸向三、四線城市以及農村市場滲透,受西方文化影響,面包、蛋糕,餅干等烘焙食品逐漸成為我國居民的早餐主食。而從年齡層來看,烘焙食品的消費群體逐漸擴大,從小孩到老年人都有覆蓋。人民生活水平較高,消費者觀念先進,喜歡追求新鮮事物和精致生活,因此烘焙市場發展迅速。但是,很多國際高端品牌以這些地區為中心向周邊輻射,烘焙企業數量多,規模大,市場競爭激烈。盡管烘焙行業迸發出了勃勃生機,巨大市場蛋糕吸引了眾多的蠶食者,但目前仍多局限于區域市場。

糧食加工行業

我國的糧食加工行業正處于快速穩定發展階段,并且這種穩定發展會一直持續下去,未來大力推進主食品工業化生產,要把節能減排,實行清潔生產作為糧油加工企業發展的永恒主題。要利用好兩個資源,兩個市場,滿足我國糧油市場的需求。糧食產品的需求將呈現剛性增長,糧油加工業將進一步發展。

飼料加工行業

隨著飼料加工技術的發展,目前,高端膨化料已經能夠滿足特種魚的養殖飼喂需求。高端魚的養殖規模相對較小,且存在明顯的集聚效應,由此帶動特種水產飼料布局也具備較顯著的集聚特征。2017年中國工業飼料行業的優勝劣汰、轉型升級的速度持續加快。環保要求的日益嚴格,成為推動行業整合提升的重要因素。飼料企業內化為養殖業加工車間的特征更加明顯,大型飼料企業集團普遍呈現業務多元化特征,對養殖業的投資持續加大,且投資成本和投資標準日漸提高。行業競爭升級到新技術、高標準、大規模、一體化、金融化的新階段。但是,隨著畜禽養殖效益的高位回落和大幅波動,飼料企業盈利能力分化加劇。同時,主要飼料原料市場把握難度不斷提升。玉米庫存去化效果顯著,但對玉米深加工行業尤其是燃料乙醇行業的重新放開,將導致未來幾年玉米供求格局重新從寬松向緊張過渡。

制糖行業

隨著民眾對健康問題的重視,發展中國家食糖消費將出現明顯增長趨勢,中國是世界食糖最大的潛在市場。2017中國市場:產量止跌上揚,食糖市場供給一定程度上依賴于進口市場。2017年中國食糖的產量達到1050.0萬噸,結束了近5年的下跌趨勢,較2016年增長27.6%。而2017年中國食糖的國內消費量為1580.0萬噸,較2016年下滑11.2%。從我國食糖的供需平衡來看,我國食糖的市場供給一定程度上依賴于進口市場。2017年重點區域發展:廣西地區糖產量935.96萬噸,同比增長2.37%,居全國首位。2017年全國各省份成品糖產量呈正增長趨勢。據數據統計,2017年成品糖產量排名前十的地區分別是:廣西區、云南省、廣東省、遼寧省、新疆區、內蒙古、河北省、海南省、貴州省以及黑龍江省。其中,廣西區以年產量935.96萬噸位居全國各省市成品糖產量排行榜榜首;云南省以227.13萬排名第二。

肉制品行業

2017年豬肉均價已進入下行周期,全年豬價先高后低,成本下行將逐步提升盈利能力,肉制品龍頭雙匯發展2017Q1收入同比下降4.0%,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18.2%。收入下降主要是因為屠宰量與肉制品銷量均出現下滑。屠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2017年春節提前,導致節前旺季時間短;二是一季度生豬頭均重上升,在同樣銷量情況下、折合屠宰量頭數下降。肉制品銷量略降主要是因為2017年春節提前以及新產品結構調整不到位,導致新品銷量較小。2017年3月開始全國豬肉均價與活豬均價持續下跌,且豬肉下跌幅度小于活豬下跌幅度,豬肉-活豬價差維持在10元/公斤以上的較高水平,給予屠宰業較大利潤空間。隨著居民健康消費意識的提升與中高層收入人群的快速增長帶來的消費升級,以及冷鏈市場快速增長促進的低溫肉制品渠道的延伸與下沉,低溫肉制品符合健康消費的趨勢,低溫肉制品將逐步取代高溫肉制品成為主流。

糖果行業

糖果行業作為我國傳統的兩大支柱零食產業之一,近年來保持著快速的增長,潛力市場份額不斷擴張。近五年,我國糖果市場一直保持8%-12%的年增長率。在目前的市場上,大白兔、阿爾卑斯和雅客占據著傳統糖果市場的前三位,金絲猴、徐福記、喔喔等品牌也是傳統糖果市場上的重要品牌,在傳統糖果市場上占據著較大份額。我國糖果年總產量已連續5年超過100萬噸,其生產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福建等地?,F如今,人們基礎需求得到普遍滿足,消費者需求進入以精神需要為核心的層面,追求低脂、低糖、高纖維、高維生素的健康飲食需求。企業需要抓住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銷量才能蒸蒸日上。

調味品行業

2017年,中國調味品行業發展呈平穩增長的態勢,市場需求不斷釋放,人均消費量隨著餐飲業的變化而逐漸提升;產品結構調整加速,集中度逐步提高,產業的升級速度也在進一步加快;龍頭企業規模效應持續顯現,中小企業優勝劣汰趨勢明顯,行業企業國際化和專業化并購重組相繼上演。這一系列的發展變化促進了我國調味品行業的持續發展。近兩年來,國內調味品的市場“新面孔”不斷增加,行業發展下行壓力變大,同時,餐飲業對調味品需求的減少,也直接刺激了整體銷量的下滑。熱錢涌入調味品行業是大量新品牌冒出來的主要原因。總體而言,我國調味品市場進入洗牌期,一味地跟風模仿和亂鋪攤子,片面追求產值、產量、而忽略深化管理和滿足各層次消費者的核心需求。以前調味品市場渠道建設,主要是集中在批發流通渠道,調味品企業需要構筑起由批發渠道、傳統零售渠道、現代零售渠道、餐飲、封閉渠道、工業渠道等組成的立體渠道體系。受地方風俗和個人口味喜好的差異性影響,調味業主要以地方品牌居多,雖然一些企業已逐步發展為大區域性品牌,產品已輻射到部分臨近的省外市場,但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性品牌并不多,“長期局部作戰、市場范圍不廣,品牌知名度弱”是調味品業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對調味品的訴求逐漸提升到追求營養、健康、美味、安全,不管是餐飲業還是家庭消費,對雞精、雞粉的需求量都在增加。經濟發達地區約80%的消費者認同雞精、雞粉產品的健康性和營養性。

速凍食品行業

我國速凍食品起步較發達國家晚,雖然近些年發展速度快,但目前我國人均年消費量不足10千克,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化進程的的加快,消費者對于速凍食品的需求也呈現旺盛的增長態勢。同時,物流的發展和冷藏產業鏈逐步得到完善也讓速凍食品迎來一個發展的新機遇。而互聯網+的刺激下,傳統速凍食品也開始向多元化發展,未來有望迎來25~30年的“黃金發展期””。而對于企業來說,也需要注意在這種轉型升級的變化趨勢下,必須要抓住消費者的需求理念?,F在消費者對于速凍食品的健康要求已經越來越重視,未來具有健康品質的速凍食品將更加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從發達國家速凍食品行業發展進程來看,行業競爭最終將呈現資源向大企業集中的趨勢。

二、食品飲料行業投資增長及預測

2015年-2021年食品飲料行業投資規模及預測如圖1所示。

自動化·

圖12015年-2021年食品飲料行業投資規模及預測(單位:百億人民幣)

三、食品飲料自動化產品介紹

食品行業的自動化控制環節一般包括:過程自動化和工廠自動化。整個控制模塊集成PLC、HMI、電機、變頻器、伺服系統、主控集成系統等自動化元件,配合主要產線及設備構成整個自動化生產系統。

為減少外部需求疲弱的不利影響,中央繼續推進擴大內需政策,不論城鎮居民還是農村居民,食品消費占總消費的比重均是最大的。因此,擴大內需的政策推動了大眾基礎消費品食品飲料產業的發展。同時,社會安定,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安全、衛生、營養食品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長,這也將繼續推動我國食品飲料業的發展。行業的發展進而也會帶動自動化產品的發展。

2017年食品飲料行業自動化產品整體市場規模較之前一年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幅,在我國食品飲料行業消費市場整體向好以及相關政策支持等有利因素帶動下,未來自動化產品整體市場規模保持較小幅的增速逐年擴張,如表1所示。

自動化

表1食品飲料行業自動化產品市場規模(單位:百萬人民幣)

在食品飲料行業自動化產品整體市場規模按照產品種類細分中,驅動類產品線表現突出,份額達到了88.1%;控制類產品線、儀表類產品線則分別占據約7.7%與4.2%的市場份額,如表2、圖3所示。

表22017年食品飲料行業自動化產品市場規模-按產品種類細分(單位:百萬人民幣)

控制類產品主要包括PLC、HMI、SCADA、DCS、IPC這幾類產品。其中PLC產品應用最為廣泛,約占到整個控制類產品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三,如圖2所示。

圖2控制類產品市場規模-按產品拆分(單位:百萬人民幣)

驅動類產品主要包括變頻器,伺服電機,減速機和低壓電機,其中減速機占比最大,達到了64.5%,如圖3所示。

圖3驅動類產品市場規模-按產品拆分(單位:百萬人民幣)

儀表類產品包括電磁流量計、質量流量計、壓力變送器、溫度儀表、物液位儀表五個產品種類,如圖4所示。

圖4儀表類產品市場規模-按產品拆分(單位:百萬人民幣)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